Workflow
体检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质量月里看“诉”求 服务升级靠“信”立
消费日报网· 2025-09-26 03:59
消费投诉结构性变化 - 消费者投诉呈现明显结构性变化 高频词汇包括客服 服务态度 解决问题 体现消费者权益受损后的核心诉求 [2] - 购票 购物 网购 外卖 航司 银行等词汇高频出现 表明这些领域是消费维权高发区 [2] - 金融支付行业投诉量最高 占比达24.86% 购物平台投诉量占比19.61%位列第二 外卖餐饮行业投诉量从2023年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 [2] - 客服不处理 虚假宣传 霸王条款等问题成为年度消费者投诉最热关键词 [2] 企业服务质量评估标准 - 评估企业是否重视消费者权益的关键在于投诉的回复率和完成率 [3] - 高回复率和高完成率说明企业建立了良性用户反馈处理机制 将消费者诉求视为改进服务契机 [3] - 爱康国宾通过建立数据化+有响应+有跟踪的闭环机制 回复率达到99% 完成率达到93% 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爱康国宾对确属企业责任的案例 平均处理时长由2023年3.2个工作日压缩至2024年1.5个工作日 [4] 投诉数据价值与应用 - 投诉平台数据反映市场真实声音 用户基数庞大的行业龙头企业因接触点多 投诉量绝对值通常较高 [3] - 企业主动公开投诉数据是一种值得鼓励的透明化尝试 传递敢于直面问题的品牌态度 [4] - 投诉案例是消费者诉求的集中呈现 行业应将其作为重要线索分析并强化自律与监管 [6] - 企业应将投诉管理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数据驱动的预警机制 实现从事后应对到事前预防的转变 [6] 行业服务质量现状 - 金融支付 在线购物 生活服务 医疗健康 教育培训等领域成为投诉重灾区 [2] - 这些行业普遍存在响应滞后 解决率低 责任推诿 沟通失序等系统性短板 [2] - 企业在处理平台投诉时普遍存在响应不及时 处理流程不透明 缺乏系统化分析和预防机制等问题 [6] - 服务质量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是重要课题 [6]
“医检互认”加速:专业体检机构如何成为国家健康数据网络的重要节点?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08:01
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重庆市自2019年启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系统 截至2024年6月已联通超过1200家医疗机构 包括部分民营体检中心 [1] - 政策推动医疗机构数据标准化和信息化整合 旨在打破数据孤岛 实现跨机构信息共享 [2] - 川渝地区共同推进医检结果互认 跨区域协同发展为行业提供新机遇 [4] 行业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 - 大型专业体检机构通过高度统一的标准化质量控制体系(SOP)确保跨区域服务一致性 覆盖设备采购、操作规范及报告解读全流程 [2] - 行业依托集团化信息系统和云数据中心实现数据格式统一与接口标准化 信息化投入具备整体优势 [3] - 数据生产源头需遵循统一语言和规则 为医检互认提供基础支撑 [2] 民营体检机构角色与贡献 - 民营机构如爱康于2024年8月率先接入重庆数字影像互认系统 成为首家深度融入体系的民营医疗机构 [3] - 机构作为健康与亚健康人群数据入口 掌握连续多年健康人群数据 截至2025年8月重庆爱康已上传11万余份影像数据 [4] - 数据被公立医院调阅超5000次 直接减少重复检查并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4] 行业战略价值与发展方向 - 健康人群数据对疾病风险模型、流行病学研究及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具备战略价值 [4] - 跨区域标准化数据流转为国家健康数据网络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和技术范本 [4] - 专业体检机构从医疗体系补充转变为国家健康数据网络重要节点 深度融入国家战略 [5]
体检不走过场 健康更有保障(微观)
人民日报· 2025-08-12 22:15
前不久,北京一位女士向媒体反映,自己在某体检机构连续10年未检查出患癌风险,却被医院确诊为癌 症晚期。此后,涉事体检机构召开媒体说明会,表示不存在所谓的"假体检"。事件引发人们对体检行业 的关注。 通过医学手段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其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健康体检可以 发挥独特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健康意识快速提升,体检需求越来越旺盛。 由于公立医疗机构难以承接海量体检需求,民营体检机构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近 10年来,体检市场规模扩张近5倍,达到3800多亿元。在快速增长中,体检行业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比 如,一些体检机构为了快速扩张,夸大广告宣传,忽视体检服务质量。种种乱象,不仅耽误患者宝贵的 治疗时间,也消减了广大消费者对体检行业的信任。 多管齐下,扭住提高检查质量这个关键,进一步实现规范发展,体检行业才能赢得更多认可。 厘清"面子"与"里子",把检查质量放在首位。 凭借优良设施环境、专人导诊服务等,一些民营体检机构获得消费者青睐。但是,体检是高度专业化的 服务,核心业务是项目检查,不能仅靠表面功夫。影响体检项目检查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实施检查的 人和仪 ...
“十年体检未检出癌症”引发信任危机,爱康集团否认“假体检”,与客户互诉公堂罗生门愈演愈烈
证券之星· 2025-08-04 03:12
证券之星刘凤茹 在爱康国宾(爱康集团为其母公司)连续十年的体检报告均显示"无异常"后,律师张晓玲2024年却在其他 医院确诊肾癌晚期并骨转移。她由此认为爱康国宾体检涉嫌"误检、漏检"问题,并质疑爱康国宾的体检 是"假体检"。半个多月以来,张晓玲与爱康国宾之间掀起的"对抗"不断加强。 证券之星注意到,7月30日的媒体说明会上,爱康国宾回溯了事件的发展进程,再次明确否认对张晓玲 的肾脏检查存在任何瑕疵,并强调不存在漏诊、误诊问题,以及不存在所谓的"假体检"。针对此前与张 女士的癌症检查纠纷,爱康集团方面还宣布,已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已正式立案受理。可见,这起风 波已由张晓玲单方面的起诉升级为双方互相起诉,硝烟味愈演愈烈。 双方各执一词 据悉,媒体说明会现场,爱康集团华北区医疗管理及运营副总经理李秀池展示了张晓玲2023年的部分体 检报告。报告显示"双肾超声检查结论左肾错构瘤可能、右肾有钙化灶",同时给出建议:"定期复查肾 脏超声和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请专科诊治","首次发现者需要做CT,以除外其他肾脏占位性的病变"。 李秀池特别解释,"除外其他肾脏占位性的病变",从医学角度而言,就是提示存在癌症的可能性。 对于张晓 ...
几百块钱的体检,你还敢做吗?
虎嗅· 2025-08-04 02:25
体检行业争议事件 - 体检机构被指控未能检测出客户癌症晚期病情 尽管客户十年坚持体检且报告显示正常 [1] - 体检机构采取法律手段起诉提出质疑的消费者 引发公众对行业责任意识的讨论 [1] - 行业低价体检服务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几百元套餐的检测范围成为关注焦点 [1]
爱康国宾揭开癌症早发现的疮疤
虎嗅APP· 2025-08-01 10:26
核心观点 - 爱康国宾与患癌女律师的纠纷事件激化,引发公众对民营体检行业信任危机,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3][4] - 体检技术存在局限性,早期癌症检出率受设备、方法制约,如肾癌超声检出率仅60% [7][8] - 行业面临设备老化、人才短缺、过度检查等问题,头部企业市占率60%但投诉增多 [14][15] - 中国体检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3500亿元,渗透率将从15%增至40%,未来或达万亿规模 [14][17] 体检技术局限性 - 肾透明细胞癌占比80%,早期症状不明显,超声对3厘米以下肿瘤检出率仅60% [7][8] - 肿瘤标志物检测无法覆盖所有癌种,如肾癌缺乏特异性标志物 [8] - DNA甲基化检测存在假阴性率(未检出实际患癌)和假阳性率(误诊)问题 [8] - 低剂量CT筛查存在辐射风险,每2500人有1例可能死于辐射诱发癌症 [1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民营体检机构市占率60%,但存在设备老化、护士冒充医生、抽血不检验等乱象 [14][15] - PET/CT被不当用于体检宣传,实际该设备连治疗中都需慎用 [15] - 40岁以下人群甲状腺癌过度诊断率达99%,肺癌过度诊断率67% [16] - 头部机构近年设备维护费用占比下降,出现医疗器械超限服役情况 [15] 市场前景与变革 - 日本2008年通过体检早筛实现癌症治愈率68%,中国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500亿元 [14] - AI驱动下,2030年体检渗透率有望从15%提升至40%,市场规模达万亿元 [17] - 多地已发布新规将"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纳入考核,推动行业标准升级 [17] - 行业需平衡成本与专业性,当前投诉案例判罚显示漏检赔偿可达3.935万元 [17] 典型案例数据 - 医院漏诊肾癌案例被判赔偿医疗费1.2万元+精神抚慰金5000元+鉴定费1.935万元 [17] - 央视报道体检机构漏诊肺癌案例,患者一年半后确诊晚期并索赔35万元 [7] - 美国研究显示低剂量CT筛查组辐射致死率为1/2500 [11] - 肿瘤患者中90%以上通过体检发现早期症状获得治愈机会 [10]
爱康体检报告纷争持续发酵,双方准备随时对簿公堂
36氪· 2025-08-01 01:18
民营体检机构的竞争优势是"服务",此次风波对整个体检行业是一次警示 由一份体检报告引发的纷争还在发酵。 2025年7月30日,爱康集团在北京召开媒体说明会,就近期"张女士十年体检未预警肾癌"事件进行回 应。爱康集团表示:经内外核查评估,爱康对张女士的肾脏检查不存在瑕疵,没有漏诊和误诊以及不存 在所谓的"假体检"。 26天前,张女士向爱康国宾发出律师函,并在7月11日向北京市卫健委发送了投诉信,投诉爱康国宾和 北大医疗康复医院"误检漏检重大疾病行为,导致投诉人耽误治疗",并指上述两家机构"对体检结果数 据造假"。 在爱康集团旗下体检机构爱康国宾做了十年体检的张女士,于2024年10月确诊罹患了肾癌,做了右肾摘 除手术后,肿瘤向腰椎转移,又进行了换腰椎手术、两次放疗。 双方的争议焦点之一是癌胚抗原CEA的检测结果。 连续10年的体检报告中,癌胚抗原CEA的数值均正常,张女士却患了肾癌。对于体检机构是否在确诊肾 癌前进行过提示和预警,张女士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从未接到过来自爱康的针对体检报告的电话 提醒与随访。 爱康集团则表示,2023年10月9日的最后一次体检报告中显示"右肾钙化灶""左肾错构瘤可能",并在体 ...
盘点爱康国宾涉诉情况:曾被判赔偿当事人10万元
第一财经· 2025-07-31 15:11
爱康国宾体检争议事件 - 公司近期因客户张女士质疑其存在漏检、误检情况而陷入争议,公司表示张女士的控诉完全不成立,已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获立案受理[1] - 公司认为对张女士的肾脏检查不存在瑕疵,报告结论与实际情况一致,愿意接受第三方权威机构鉴定并承担一切责任[5] 历史诉讼案例 - 北京迟某某案例:法院认定公司在2020年10月的B超检查中未尽到注意义务,存在合同履行瑕疵,判决公司支付500元检查费用[2] - 宁夏王女士案例:法院认定公司在2014年3月5日的体检中存在过错,与宫颈癌延迟诊治存在因果关系,判决公司赔偿经济损失8万元和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3][4] - 上海朱女士案例:法院认为体检与后续妇科检验时间相隔较大,无法确认因果关系,未支持其诉请[4] 行业观察 - 健康体检行业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受检者提供健康隐患提示,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4] - 裁判文书网显示,公司与客户因体检效果发生的诉讼中,双方互有胜负[1]
消费舆警指数|爱康国宾事件持续发酵 企业与媒体如何共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5:08
"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确诊已是晚期"——北京律师张女士对爱康国宾漏诊误诊的质疑尚未得澄 清,昨天,事件又因爱康国宾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媒体发布会上的一番发言引来第二波高 潮。 第三阶段:30日晚间,爱康国宾发布声明,称部分媒体"断章取义",严重歪曲原意,公司将保留追责权 利。 舆警分值:舆情管理及响应(5/20) 舆情回应(10/35) 事件处理(10/30) 品牌影响(5/15) 综合评 分(30/100) 企业回应概述:2025年2月张女士国外确诊肾癌骨转移(晚期),质疑爱康国宾漏检误导;2025年7月, 爱康国宾声明称内部核查及外部专家评估"无责",愿接受第三方鉴定;在7月30日,爱康还起诉了张女 士"造谣",称其言论伤害行业公信力。 南财点评: 客观来说,召开媒体发布这一沟通方式展现了企业愿意与外界保持沟通的积极姿态。但是,企业的具体 沟通内容却没有起到"安抚"消费者情绪的作用。反而,发布会上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 一番"任性"发言,又对舆情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副作用。 在类似事件中,企业的危机公关到底需要做什么? 首先要理清核心事实,用证据讲道理,这一点爱康国宾做到了。在发布 ...
消费舆警指数|爱康国宾事件持续发酵,企业与媒体如何共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3:28
舆情事件发展 - 事件起因于张女士在社交网站质疑爱康国宾十年体检未查出其肾癌晚期,2024年换机构后确诊[2] - 爱康国宾召开媒体说明会否认漏诊误诊,并起诉张女士"虚构事实、散布谣言"[2] - 公司创始人张黎刚发言称"几百元体检无法查出所有疾病"引发争议,舆情进一步发酵[2] - 爱康国宾后续声明称媒体"断章取义",保留追责权利[2] 企业回应内容 - 公司出示2023年体检报告显示已提示"左肾错构瘤可能、右肾钙化灶"并建议复查[4] - 公司强调外部专家评估结果支持"无漏诊误诊"结论,愿接受第三方鉴定[2] - 回应中未有效安抚消费者情绪,反而因创始人言论激化矛盾[3][4] 危机公关问题分析 - 沟通策略失误:创始人将矛盾归因于"公众对体检边界误解",与消费者立场对立[5][6] - 观点表达模糊:复杂语言结构导致核心信息不明确,未能有效引导舆论[7] - 次要矛盾转移:舆论焦点从"体检报告有效性"偏离至"董事长言论"[7] 行业核心争议 - 体检报告是否具备重大疾病筛查功能及医生告知义务履行情况[7] - 公众对体检服务价格与疾病检出能力的认知差异问题[5] - 行业需明确体检与疾病诊断的边界定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