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conductor Domestic Substitution

搜索文档
午评:创业板指涨2.13% 电气设备、汽车、游戏板块涨幅靠前
新华财经· 2025-09-15 06:05
市场表现 - 沪深三大股指9月15日早盘普遍高开 上证指数午盘报3879.28点涨0.22% 深证成指报13061.86点涨1.07% 创业板指报3084.68点涨2.13% 科创综指报1616.15点涨0.56% 北证50指数报1619.70点涨1.18% [1] - 市场成交额分化显著 沪市成交约6461亿元 深市成交约8608亿元 创业板成交约4191亿元 科创板成交约1772亿元 北交所成交约180亿元 [1] - 电气设备 汽车整车 汽车芯片 半导体 EDA概念板块涨幅居前 通信设备 房地产 军工信息化板块表现疲软 [1] 机构观点 - 中信证券强调半导体国产替代链持续受益 重点关注晶圆代工 算力芯片设计 国产设备及零部件 先进封装四大方向 [2] - 天风证券指出周期股具备低估值高贝塔属性 易随基本面回暖发挥业绩弹性 获得增量资金青睐 [2] - 华泰证券建议维持较高仓位运行 关注国产算力链 创新药 机器人 化工 电池及大众消费龙头 [2] 宏观经济数据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68亿元同比增长3.4% 剔除汽车后零售额35575亿元增长3.7% [3] - 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906亿元累计增长4.6% 剔除汽车后零售额292643亿元增长5.1% [3] - 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环比增0.37% 采矿业增5.1% 制造业增5.7% 公用事业增2.4% [4] - 8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 信息技术服务业增12.1% 金融业增9.2% 租赁商务服务业增7.4% [4] 行业动态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 对采购合同关键环节作出规范要求 [5] - 美国商务部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其中13家为半导体企业 中国对美集成电路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 [2]
全球半导体资本设备:中国 7 月进口追踪(2025 年 7 月),年度月度新高,需求仍具韧性,年初至今进口增长 2%
2025-08-25 01:3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全球半导体资本设备 重点关注中国晶圆制造设备进口情况[1] - 涉及公司包括ASML LRCX AMAT TEL Kokusai Screen Advantest等国际半导体设备商 以及中国本土设备商北方华创 中微公司 拓荆科技[12][15][16][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国WFE进口总体趋势 - 2025年7月中国WFE进口额达37.61亿美元 环比增长11% 同比增长10% 创2025年单月新高[2] - 2025年至今累计进口同比增长2% 高于6月累计增速[2] - 尽管2024年下半年基数较高 但2025年全年进口额可能持平[2] - 干法刻蚀设备进口表现尤为强劲 7月达7.55亿美元 环比增30% 同比大幅增长232%[3] - 光刻设备进口继续显现疲软 可能是在多年强劲引进后的正常化 但也可能是暂时性波动 2025年下半年可能再次回升[3] 区域进口结构变化 - 按来源地划分 日本 荷兰 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占比分别为22% 20% 42%[4] - 马来西亚和奥地利份额显著提升 LRCX在这两地设有工厂 与其关于9月季度中国收入将继续非常强劲的评论一致[4] - 日本份额持续疲软 7月仅占22% 去年平均为26% 因日本供应商今年未享受汇率优势 且新晶圆厂可能优先采购美国设备[4] - 美国直接进口份额持续下降 但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合计份额基本持平 表明美国供应商将生产转移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工厂[40][42] 省份需求转移 - 最大买家从广东(21%)转向上海(32%)[5] - 渠道检查显示广东和上海都有新晶圆厂设立并计划大容量产能 因此这两个地区的需求强度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甚至2026年持续[5] 设备商中国业务预测 - **ASML**: 回归模型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系统销售额为15.1亿欧元 同比降46% 环比持平[6][65] - **LRCX**: 7月数据(1个月相关性)预示9月季度中国收入环比增约14% 中国业务占比将达高30%百分比 与公司评论方向一致[7][81] - **AMAT**: 7月数据(3个月相关性)预示中国收入环比增约53% 占比约37% 公司实际报告7月季度中国收入环比增44% 占比35% 与回归分析一致[8][90] - **TEL**: 7月数据预示中国收入同比增5% 环比增16% 中国曝光度预计升至40%[9][100] - **Kokusai**: 7月数据预示中国收入同比增41% 环比增37% 中国贡献度预计达58% 远高于第一季度的45%[12][111] - **Screen**: 7月数据预示中国收入同比降16% 环比增9% 中国贡献度预计为30% 低于公司第二季度54%的指引[12][119] - **Advantest**: 7月数据预示中国收入同比降38% 环比降32% 中国贡献度预计降至11% 为2017年以来最低[13][127] 投资建议 - 看好中国本土设备商北方华创 中微公司 拓荆科技 因其受益于国产替代和份额加速提升[15][16][17] - 看好TEL和Kokusai 因日元贬值后具竞争性定价 批量ALD在先进节点应用增加 NAND资本支出复苏加速[18] - 对Screen和Advantest持市场表现评级 因清洗强度未增加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测试收入下滑[19] - 看好AMAT和LRCX 因长期WFE增长 NAND升级周期可能开始[20][21] - 对ASML持市场表现评级 因对EUV增长假设更保守 预计中国超额发货正常化[22] 其他重要内容 - 中国在全球WFE市场重要性提升 2024年国际供应商仍占据约84%份额 跟踪进口数据可洞察中国需求趋势[23] - 2025年至今光刻设备进口强度回落至21% 更合理水平 2024年份额为28%[49][51] - 荷兰在光刻设备进口中份额大幅提升 2024年达89% 2025年至今进一步升至91%[50][62] - 数据来源为中国海关统计 涵盖11种设备类型和10个贸易伙伴地区[135][136] - 报告包含详细回归分析方法 用于预测各设备商中国收入 R²值显示良好预测能力[65][81][100][111][119][127]
重庆年内首家!臻宝科技冲刺科创板 半导体细分赛道国产替代“小巨人”
全景网· 2025-07-04 10:15
公司IPO进展 - 重庆臻宝科技科创板IPO申请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成为今年重庆首家获受理的科创板IPO企业 [1] - 公司拟发行新股募集资金13.98亿元,主要用于半导体及泛半导体精密零部件及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国内少数实现集成电路先进制程设备和高世代、高电压显示面板制造设备非金属零部件多品类供应、规模化量产的企业之一 [1] - 主要产品包括硅、石英、碳化硅和氧化铝陶瓷等设备零部件产品,以及熔射再生、阳极氧化和精密清洗等表面处理服务 [1]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至2024年度,公司营收分别为3.86亿元、5.06亿元、6.35亿元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62.16万元、1.08亿元、1.52亿元,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2] 客户与合作 - 已与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国内主流显示面板厂商建立合作 [2] - 与英特尔(大连)、格罗方德、联华电子、德州仪器等国内外集成电路制造厂商合作 [2] - 与晶合集成、华润微电子、芯联集成、武汉新芯、积塔半导体、粤芯半导体等国内主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保持业务关系 [2] 公司资质与荣誉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重庆市先进智能工厂 [2] - 重庆博士后工作站、重庆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重庆企业技术中心 [2] 行业影响 - 公司IPO有望在推动半导体细分赛道国产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2] - 助力我国半导体产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2]
中国半导体:因晶圆代工需求增强,上调 2025 年中国晶圆厂设备展望
2025-06-02 15:44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中国半导体行业,具体聚焦于半导体晶圆制造设备(WFE)领域 - **公司**:AMEC、NAURA、Piotech、AMAT、LRCX、Tokyo Electron、Screen、Kokusai、Lasertec、ASML、Lam Research、Applied Materials、KLA、Hua Hong、Nexchip、ACMR Shanghai、Kingsemi、PNC、Hwatsing Tech、Leadmicro Nano、Skyverse、Wuhan Jingce、Kingstone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WFE需求预测调整 - **观点**:上调2025和2026年中国WFE需求预测,2025年从360亿美元上调至390亿美元(同比-13%),2026年从360亿美元上调至410亿美元(同比+5%)[1][26] - **论据**:逻辑需求强劲,年初至今进口数据有韧性,本地和全球供应商指引向好;尽管全球成熟逻辑产能过剩,但中国代工厂通过降低ASP/利润率从全球同行手中夺取份额,填补过去几年新建产能,且DRAM/NAND和先进逻辑的自给率仍低,产能扩张不会放缓;年初至今强劲的进口表明中国未停止采购设备,原因是成熟节点扩张好于预期以及对进一步制裁的担忧 [1][26] 中国先进逻辑产能扩张加速 - **观点**:DeepSeek加速中国先进逻辑产能扩张 - **论据**:DeepSeek和本地AI芯片发展使中国AI生态形成闭环;尽管国内代工厂良率低于台积电或三星,但本地AI芯片生产有很强的商业逻辑,出口管制使中国AI芯片供应商无法获得先进的海外制造,本地生产是唯一选择;晶圆制造成本在AI芯片售价中占比小,即使本地制造成本翻倍或三倍,对商业可行性影响也很小 [2] 中国成熟逻辑产能扩张不会放缓 - **观点**:尽管全球成熟逻辑产能过剩担忧存在,但中国不会放缓产能扩张 - **论据**:2024年中国代工厂在全球成熟逻辑收入中仅占21%,仍未达到约30%的目标;中国无晶圆厂企业全球份额已达28%,且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目前仅将54%的生产分配给国内代工厂;中国市场规模增长和自给自足需求推动产能持续扩张;如华虹在2025年第一季度利用率达103%,但毛利率仅9%,表明低价有助于快速填满新产能 [3] 进口数据和供应商指引 - **观点**:年初至今WFE进口有韧性,全球供应商指引上调 - **论据**:全球领先WFE公司虽仍下调2025年中国收入占比,但好于上一季度指引;4月至今进口数据同比仅下降-2%,支持更好的前景;最大进口地区是广东,可能反映一些新兴先进逻辑客户的爬坡情况好于预期;调整后,预计全球供应商2025年中国收入下降-23%,若进口数据持续强劲,该数字有上行风险;对于国内供应商,预计2025年收入同比增长37% [4] 国内替代加速 - **观点**:国内WFE供应商将受益于国内替代,预计到2026年自给率达到32% - **论据**:国内领先逻辑/内存代工厂在制裁后被迫与本地WFE供应商共同开发,并大幅增加对本地供应商的支持;共同开发加速了本地WFE供应商技术能力的提升,缩小了与全球领先者的性能差距;政府补贴激励代工厂提高本地化比率,大基金三期为WFE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51][53] 公司评级和投资建议 - **观点**:对多家公司给出评级和投资建议 - **论据**:AMEC、NAURA、Piotech在沉积和干法蚀刻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将从WFE国内替代中受益最大,给予“跑赢大盘”评级;对AMAT、LRCX、Tokyo Electron、Kokusai等公司也给予“跑赢大盘”评级,并阐述了各自的驱动因素;对Screen给予“市场表现”评级,因其清洁设备供应商地位但缺乏明确增长驱动因素;对Lasertec给予“跑输大盘”评级,因其收入增长预计将放缓且面临竞争威胁 [5][8][9][10][11][12][13][14][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WFE市场份额分析**:2023年中国WFE需求占全球37%,2024年为38%,预计到2026年将正常化至约30%;2024年中国逻辑占WFE需求的约79%,中国内存占16%,非中国代工厂占比很小 [18][30] - **进口数据细分**:4月进口数据同比-7%、环比-14%,主要受光刻进口疲软影响,可能是月度波动;4月至今数据同比基本持平,干法蚀刻和光刻之间存在一些权衡 [40][47] - **方法论说明**:通过进口+国内供应、需求自下而上、供应自下而上三种方法交叉验证中国WFE需求预测;对中国前10大半导体设备公司和全球前5大半导体设备公司的收入进行自下而上分析 [30][57] - **评级和风险披露**:详细介绍了Bernstein和Autonomous品牌的评级方法、基准和分布,以及相关的风险披露和利益冲突说明 [63][67][75] - **全球供应商中国收入指引**:展示了ASML、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KLA、Tokyo Electron等公司对2025年中国收入的指引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