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Ts估值逻辑

搜索文档
为什么消费类REITs跑赢了股市?
36氪· 2025-08-07 01:56
核心观点 - 消费类REITs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优异 整体上涨4.8% 显著跑赢沪深300(-0.5%)和债券指数 底层资产出租率维持95%以上高位 租金水平稳定[1][8] - REITs估值逻辑与传统地产不同 核心在于现金流可预测性而非资产稀缺性 消费类REITs平均CAP rate达4.7%-5.2% 分红收益率维持在4.0%-5.0%区间[4][12][21] - 商业地产价值判断标准从"销售规模"转向"运营能力" 具备稳定租户结构、高续租率和运营改造能力的资产更受资本市场青睐[9][14][17] REITs市场表现 - 2025年前五个月消费类REITs整体收益率达6.1% 显著高于沪深300(-0.5%)和10年期国债(2.5%)[8] - 购物中心类REITs一季度平均分红收益率维持在4%以上 租金坪效达397.7元/㎡(行业领先) 出租率稳定在99%以上[5][9] - 表现优异的资产类型包括TOD商业、社区商业和城更改造项目 具备高出租率(95%以上)、长期租约和强调改能力三大特征[8][10] 估值逻辑重构 - REITs估值核心指标为资产净收益率(CAP rate) 衡量当期净运营收益与市值比值 消费类平均4.7%-5.2%高于办公与产业园资产[12] - FFO(运营资金)剔除折旧与一次性交易影响 NAV(资产净值)折现未来现金流 共同构成REITs估值体系[13] - 投资逻辑从"资产稀缺"转向"分红确定性" 关注租金成长性、费用控制和运营保障三大要素[20][22] 运营能力要求 - 优秀REITs资产需具备五年出租率稳定98%以上 租金CAGR超过5%的运营能力[17] - 租户结构需合理搭配长期现金流提供者(3-5年租约)与短期流量制造者 构建周期缓冲带[27] - 运营方需具备品牌梯队管理、主力店续约保障和租金机制灵活调整能力[9][26] 行业能力迁移 - 地产企业从"开发-销售"模式转向"资产经营"模式 要求稳定运营、金融工具理解和组织结构重构三大新能力[15][17][18] - 项目规划阶段需引入租金模型化思维、扩募预留思维和数据穿透思维 满足REITs上市标准[28][29] - 具备REITs注入能力的企业将获得再估值机会 资本市场关注点从开发规模转向现金流稳定性和资产证券化能力[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