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清晰医疗(01406.HK)的停牌迷局
格隆汇· 2025-04-28 11:31
公司停牌事件 - 清晰医疗自2025年1月6日起多次停牌,股价较2022年发行价1.60港元暴跌78%,市值缩水至1.88亿港元[1] - 匿名邮件指控新管理层发现旧团队IPO系统性造假并举报,公司未否认邮件真实性[1] - 公司至今未披露停牌具体原因,监管机构或已展开调查[9] IPO财务造假 - 招股书称创始医生每月仅领20万港元固定薪酬,2019-2021年因此"创造"52%-104%的额外净利润[2] - 实际创始医生2019年薪酬达1261万港元,差额通过大股东控制公司以借款形式发放虚增利润[2] - IPO后创始医生终止固定薪酬合同,2023财年净利润转亏319万港元,2024中期亏损扩大至4200万港元[3] 异常股息操作 - 2019-2021年累计发放1.48亿港元股息,占同期利润140%[3] - 除谢伟业外所有股东放弃股息,资金汇入谢控制的Ultimate Bliss Limited等实体抵扣历史借款[3] 关键人物莫赞生 - 被指为IPO期间"非法资金"中介人,安排过桥资金及富豪家族资金掩盖漏洞[4] - 曾威胁新管理层"永远离开香港",策划2024年12月30日董事会剥夺CEO投票权的未遂行动[4] - 历史任职公司08272HK和08089HK均股价暴跌超97%后退市,2025年4月15日被香港高院裁定破产[5][6] 新旧管理层斗争 - 新股东2024年9月介入后更换管理层,旧势力持股14.8%的谢伟业65%股份已质押[7] - 2024年12月董事会收到匿名指控新管理层"擅自替换银行签署人"等未证实指控[8] - 2025年3月谢伟业起诉五位董事,旧势力试图阻止新管理层揭露IPO造假证据[8] 行业影响 - 事件暴露港股IPO审核和公司治理监管问题,考验市场"三公"原则[9] - 香港资本市场需清除造假上市旧势力,扶持以产业为本的新生代企业才能重获信任[9]
中青宝财务造假案中案?恐涉高德信IPO欺诈发行
新浪证券· 2025-03-24 07:44
中青宝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因2019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及未及时披露实控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收到深圳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公司及实控人、多名高管被警告并合计罚款1470万元 股票自3月18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中青宝" [1] 虚构交易操作细节 - 全资子公司宝腾互联与高德信及6家关联公司签订虚假采购销售合同 形成资金闭环交易 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 [2] - 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3361.32万元(占当期营收7.17%)虚增利润833.40万元(占利润总额绝对值14.96%) [3]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2809.43万元(占当期营收9.56%)虚增利润698.11万元(占利润总额绝对值5.45%) [3]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1787.83万元(占当期营收5.03%)虚减利润721.39万元(占利润总额绝对值13.17%) [3] - 三年累计虚增营收7959.58万元 占高德信同期虚构收入20%-44.7% [3] 造假动机与利益链 - 高德信为冲刺北交所IPO需虚构业绩 其2018-2021年累计虚构收入4.5亿元 宝腾互联成为其虚增收入重要通道 2019年贡献高德信虚假交易额44.7% [3] - 中青宝实控人李瑞杰家族与高德信存在隐性股权关联 公司通过维护关联方利益换取潜在资源支持 但未获得实际收益 [4] - 2021年虚减利润可能为避免连续亏损触发退市风险警示 [4] 公司治理问题 - 实控人凌驾内控机制 要求公司隐匿实控人张云霞被刑拘信息长达7个月 直至2024年7月才披露 [5] - 2022年溢价3倍收购实控人控制的宝德香港空壳公司 未披露实质被深交所认定信披不完整 [6] - 实控人多次通过虚构游戏开发服务合同挪用资金 相关交易未及时披露 [7] - 2019-2021年因应收账款减值计提不充分等问题多次被监管处罚 [7] 业务经营状况 - 传统游戏业务萎缩 营收从2020年1.46亿元骤降至2024年3151万元 归母净利润连续4年亏损 [7] - 宝腾互联云服务业务贡献近七成收入但2023年亏损1423万元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仅3.93%远低于行业均值 [7] 行业监管启示 - 需强化关联交易审查 建立跨市场数据共享平台识别资金闭环异常 [8] - 现行《证券法》对信披违规最高罚款1000万元相较数亿元造假收益威慑不足 需推动刑法衔接与集体诉讼常态化 [8] 企业治理建议 - 需打破家族式控制痼疾 强制要求独立董事占董事会半数以上并赋予审计委员会否决权 [9] - 企业应回归主业创新而非追逐资本热点 中青宝曾借元宇宙、区块链概念拉升股价但相关产品收入不足万元 [9] 投资风险特征 - 营收规模小(2023年仅2.59亿元)、毛利率低(2024年上半年云服务毛利率3.93%)且频繁跨界的企业风险极高 [10] - 投资者应关注现金流与主营利润匹配度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连续11季度为负 [10]
一IPO造假被罚一年内禁止申报,国元证券保代与容诚会计师被“拉黑”6个月!
梧桐树下V· 2025-03-15 13:56
安芯电子违规事件核心观点 - 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IPO申请过程中存在研发人员认定不准确、收入确认不合规等多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被上交所处以1年内不接受其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纪律处分 [2][3][10] - 公司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汪良恩、财务总监方月琴因未勤勉尽责被公开谴责 [2][10] - 保荐机构国元证券及两名保荐代表人因核查失职被通报批评并暂停6个月保荐资格 [15][24] - 审计机构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及两名签字会计师因审计程序存在重大缺陷被通报批评并暂停6个月业务资格 [27][35] 研发相关违规 - 研发人员认定存在系统性缺陷:部分人员不了解研发项目、调岗后仍从事生产、兼职人员工时未区分研发与生产、考勤记录显示为非研发部门 [6][16][28] - 研发投入金额披露不实:自查报告中的研发人员信息与现场检查结果不符,涉及研发费用归集不准确 [7][17][28] - 保荐机构与审计机构均未发现研发内控缺陷:在交易所多次问询后仍出具与事实不符的核查意见 [16][21][28][31] 收入确认违规 - 收入确认单据存在矛盾:验收单日期早于客户到货记录日期涉及222.81万元,物流单据与验收单时间冲突涉及105.94万元 [8][19][29] - 关联交易收入提前确认:未发货即确认与上海锦荃电子的交易收入54.49万元 [8][19][29] - 信用政策披露不实:与如皋大昌约定月结90天但实际回款周期远超该期限,涉嫌放宽信用期以扩大销售 [8][19][30] - 公司最近1年营业收入3.07亿元,3年复合增长率9.30% [18][29] 中介机构失职 - 国元证券未充分核查研发人员背景、收入确认异常及信用期问题,在交易所要求后仍未能发现明显矛盾 [15][21][22] -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未有效执行审计程序:未核实研发人员实际工作内容、未发现收入确认时点错误、忽视信用期异常 [27][31][32] - 两家中介机构的申辩理由均被上交所驳回,认定其履职存在明显不到位 [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