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任正非发声:汽车行业的根本是要把车造好,车的最高级别就是安全
中国基金报· 2025-09-23 08:45
东风汽车与华为合作进展 - 东风汽车董事长杨青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及副董事长徐直军会谈 双方回顾多年合作历程并讨论汽车行业竞争态势及企业机制创新 [2][7] - 任正非强调汽车行业根本是"把车造好" 最高级别是安全 [3][7] - 杨青表示东风正推动新能源与智能化跃迁 将持续深化与华为战略协同以应对产业变革 [7] 合作历史与具体领域 - 双方于2018年首次签署战略协议 聚焦电动化、网联化技术储备 2025年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协议 [7] - 东风旗下岚图汽车、猛士科技、东风奕派相继与华为签约 岚图2024年与华为签署HI模式深度技术合作协议 [8] - 未来合作将覆盖产品定义、智能化技术、营销领域 探索央企市场化运营新路径 [8] 广汽集团与华为合作案例 - 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7月初拜访任正非 讨论产业趋势、营销创新及合作项目推进 [11][14] - 双方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启境" 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最先进智能技术 [14] - 广汽成立全资子公司华望汽车 对标华为IPD、IPMS体系 构建全新产品定义与营销流程 [20][21] 华为汽车业务影响力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覆盖超20家主流车企 合作车型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 [22] - 车企在转型中学习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体系经验 [20] - 多家车企新品强调华为技术 如广汽传祺S9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 Max 阿维塔07标配华为鸿蒙座舱 [23] 行业合作动态 - 东风汽车总资产达4703.86亿元(截至2024年底) [9] - 岚图汽车CEO称与华为是长期合作关系 CBO比喻华为如"大脑"、岚图如"肢体" 协同发挥乾崑智驾性能 [8] - 华为通过技术赋能与流程陪跑方式支持车企从产品定义到制造营销的全流程转型 [20]
人才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的水平——厦门钨业董事长黄长庚谈企业管理
上海证券报· 2025-06-17 19:28
人才管理 - 公司提出"国有企业的体制,民营企业的机制"的市场化用人理念 [1] - 2024年完成新一轮5年战略规划,目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 [2] - 人才选拔标准包括价值观、学习能力和逻辑能力,技术人才按科研成果评级积分,积分有效期2年 [3] - 一级核心人才要求外语水平过硬,以具备全球视野 [4] - 技术人员按分评级,待遇与管理级别持平,一级核心技术人才待遇相当于集团总裁 [4] - 设立500万元科技进步奖,对突出贡献技术人员进行奖励,并实施中长期股权激励 [4] 技术创新 - 公司通过发现新需求、创造新产品获得技术溢价,形成研发投入良性循环 [5] - 构建IPD体系,明确研发是投资和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分离两大理念 [5] - 技术中心下设三大国家级研究中心,分别对应钨钼、稀土和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板块 [5] - 技术开发聚焦5-10年前沿技术,产品开发团队面向客户需求 [6] - 新产品营收占比接近30% [7] 公司发展 - 公司从1982年转产钨制品起步,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 [8] - 现任董事长黄长庚1987年加入,从车间工人成长为技术领军人物 [9] - 2015年成立产品事业部,实现研产销一体化,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10] - 中长期目标是成为制造业世界500强 [12] 管理理念 - 强调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认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持续学习 [9] - 董事长重点关注体制机制调整、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组织变革三件事 [10] - 坚持制造业为本,每一分钱都靠制造业挣出 [12]
任正非:企业的寒冬,不是靠熬过去的
搜狐财经· 2025-06-10 14:04
核心观点 - 华为通过引入IPD管理体系实现从粗放增长到世界级企业的蜕变,2025年以8600亿年营收接近历史巅峰 [2][3][10] - 管理变革的核心是从技术驱动转向客户需求驱动,建立结构化流程替代人海战术 [9][24][29] - 战略前瞻性、执行系统性和体系持续进化构成华为成功的三大密码 [11] 战略篇 需求管理 - 产品竞争力源于商业竞争力而非技术先进性,早期NGN系统因忽视运营商需求被市场淘汰 [13] - 独创场景化需求分析法:建立场景视图→验证需求痛点→构想解决方案,领先市场半步 [18][19][20] - 典型案例:开发防鼠咬线路解决农村通信痛点,积累差异化经验 [15] 产品投资组合 - 采用"深淘滩低作堰"模式:深挖内部潜力降成本,主动让利客户与供应商 [21][22] - 拒绝股东利益最大化,追求价值最大化平衡利润与核心竞争力投入 [21] 执行篇 IPD体系 - 结构化流程实现三大目标:做正确的事(战略机会选择)、正确地做事(高效开发)、管好客户需求 [25][26][27] - 支撑8万人研发规模并可复制扩展,确保产品稳定满足客户要求 [30] 质量管理 - 从依赖售后维修转向过程控制,2000年"呆死料颁奖大会"强化质量意识 [33][36] - 2005年泰国AIS项目瘫机事故推动建立大质量体系,覆盖全流程零缺陷标准 [38][40][42] - 质量文化演进:被动维修→主动预防→客户满意 [43] 进化篇 变革方法论 - "削足适履"原则:先僵化接受西方管理体系,后优化适配,最终固化 [45][46][51] - 突破期强制推行IPD流程,2-3年消化后再改进,避免管理幼稚病 [47][51][52] - 通过持续培训与自我批判打破思维定式,将失败转化为变革动力 [52][53]
美国禁令打不垮华为,因为20年前它做对了这件事
搜狐财经· 2025-04-27 09:41
文章核心观点 华为通过IPD体系实现从“偶然成功”到“持续领先”,其系统化能力和变革管理是穿越周期、抵御风险的关键,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将偶然机遇转化为可复制系统能力的启示 [2][12] 华为的发展背景与变革起源 - 1997年末任正非一行访问美国公司,欣赏IBM管理模型,催生华为多年管理变革 [6] - 变革核心是从“唯技术论”转向“客户需求导向” [6] 华为应对挑战的表现 - 2025年4月美国升级芯片禁令,华为全年营收突破8600亿,研发投入占比达20.8% [4] - 2019年中美博弈,华为把90%资源押注20%战略机会,用规则确定性对抗外部不确定性 [8] - 2019年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芯片断供致手机业务暴跌40% [8] 华为变革成果与研发投入 - 华为手机2018年销量首次超越苹果 [8] - 海思半导体麒麟9000芯片实现5nm工艺突破,鸿蒙系统生态用户破7亿 [10] - 2024年研发投入达1797亿元,基础研究占比约30%(约540亿元) [10] 华为IPD变革成功因素 - 变革成功离不开任正非及高层领导支持、持续培训与“松土”,采用匹配业务特点的渐进式推行 [10] 华为案例启示 - 企业应把偶然机遇变成可复制的系统能力,管理变革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