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inancial Services for the Real Economy
icon
搜索文档
21社论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齐升,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2:51
金融业总体发展成就 - 银行业总资产达470万亿元人民币 位居全球第一[1] - 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均位列世界第二[1] - 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保持全球首位[1] - 金融体系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人民币[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科研技术贷款年均增长率达27.2%[2]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年均增长21.7%[2] - 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幅为10.1%[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人民币 较"十三五"末增长130%[2]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规模超5.4万亿元人民币 较"十三五"末增长85%[2] - 科技保险为创新领域提供风险保障超10万亿元人民币[2] 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支持 - A股市场新上市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90%[2] - 科技板块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重超过25% 显著高于银行、非银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市值总和[2] - 通过沪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机制提升市场互联互通水平[2] - 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金融资产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2] - 境外机构发行熊猫债券规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2]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与3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3] - 人民币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3] - 跻身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3] - 在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权重排名第三[3] - 基本建成多元化跨境支付系统并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3] 金融风险防控成果 - 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下降[3] - 部分省份实现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动态清零[3] - 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初减少60%[3]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债务规模下降50%[3] - 通过调整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等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3]
央行副行长陆磊撰文!
券商中国· 2025-02-27 03:35
今日,《学习时报》发表了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陆磊的《 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 健全服务实 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全文如下: 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健全。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定位和功能,推动 各类金融机构坚守宗旨、回归本源,找准定位、优势互补。目前,我国金融业已形成了覆盖银行、证券、保 险、信托、基金、期货等领域,种类更加齐全、业态日趋丰富、分工更加明确、协作基础不断强化的金融机构 体系。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近490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超4000家,资产规模 居全球第一,5家国有大型银行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均居全球第二。 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是提升我国金融机构服务质效的关键,是进一步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一个全面、多元且能满足不同层级 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更 加精准高效,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协同合作、功能相互协调,促进市场形成良性竞争秩序和高效资源配置,为我 国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