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 minimis rule

搜索文档
Global-E Online (NasdaqGS:GLBE)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10 17:32
公司信息 * 公司为Global-e Online Ltd (纳斯达克代码: GLBE) 是一家提供跨境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公司 [1] 关税与政策影响 * 关税政策对公司整体影响不大 最初市场存在困惑和担忧 但目前已尘埃落定 对贸易模式影响有限 [2] * 公司业务高度多元化 美国作为最大入境市场仅占其总商品交易额(GMV)的约12% 因此影响可控 [3] * 许多品牌(如奢侈品或名人品牌)价格弹性低 选择直接提价转嫁关税成本 对销量无实质影响 [4] * 部分品牌选择全球小幅提价2%-3% 而非仅在美国市场大幅提价10%-15% 以避免社交媒体上关于价格差异的负面舆论 [4] * 对于受影响的品牌 销量减少但单价提高 由于公司按交易总额的百分比收费 因此对GMV和收入影响不大 [5][7] 最低免税额规则(de minimis)影响 * 针对源自中国 香港和澳门的产品的de minimis豁免取消 这部分产品约占公司对美国销售额的3% [13][18] * 此变化对公司整体影响轻微 仅少数严重依赖中国制造的品牌受到严重冲击 [20][21] * 公司预计8月底对其他产地的豁免取消后也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最终关税结果与其他国家近年做法相似 [22][23] * 第三季度至今的贸易模式显示 政策变化后未出现重大影响 [23] 新解决方案与增长驱动 (3B2C) * 公司推出名为3B2C的新解决方案以应对关税变化 帮助品牌降低税负 [27][28] * 3B2C模式通过让品牌在美国设立法律实体 将商品以批发价值(而非零售价值)进行内部交易并报关 可将税负降低2%至5% [29] * 该模式在技术上可快速部署(几天内) 主要瓶颈是品牌需设立美国法律实体 [31][33][35] * 此方案受到现有品牌和新品牌的广泛关注 关税环境的变化正成为吸引新客户的催化剂 [35][36] * 已有案例显示 此前自行处理美国市场业务的品牌 因不愿处理关税问题而将业务转交给公司 [38][41] 业务前景与能见度 * 公司对实现其多年财务展望保持信心 [43] * 当前交易态势稳健 下半年增长可见度高 新品牌 onboarding 进展良好 多数将在10月中旬前完成 [43][44] * 现有品牌的同店销售增长保持强劲 销售渠道顶部的活动活跃 [44] 人工智能(AI)的看法 * 公司认为AI更多是机遇而非威胁 因其业务结合了软件平台和深厚的服务层 后者难以被AI复制 [48] * 公司的竞争优势建立在专有数据、知识以及支付、物流、税务等数十个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协调上 AI无法简单复制 [49] * 例如 关税计算不仅依赖法规文本 更需依赖实际清关反馈数据来持续优化 公司拥有此类专有数据 [50] * 公司积极利用AI提升效率 超过50%的客户服务已由客服机器人自动处理 并利用AI进行关税分类 准确率和速度均提升 [51] * AI还被用于分析专有数据 通过优化定价和运费展示等方式来提高商户的转化率 这是关键差异化优势 [53] 与Shopify的合作伙伴关系 * 最大的未来机会在于与Shopify合作的“Managed Markets”白标解决方案 旨在为中小商户提供无缝的跨境服务 [55] * 新版本解决方案正与Shopify紧密开发 更深地集成到Shopify Payments中 预计明年年初推出 有望成为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业务 [59] * 公司对合作关系感到安心 Shopify开放平台引入其他服务商后 公司预计其胜率将保持在高位(80%以上) 因其是市场领导者 [61][62] * 新协议降低了收入分成比例 对双方互利 是持续强大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62] 其他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拥有一种称为“多本地化(multi-local)”的解决方案 适用于有理由在美国持有库存的大型品牌 它们以商业基础进口商品 不受此类关税问题影响 [29] * 关税环境的变化正促使一些新品牌开始与公司接洽 将其作为讨论的起点 虽然将其转化为实际收入仍需时间 [36]
Temu halts shipping direct from China as de minimis tariff loophole is cut off
CNBC· 2025-05-02 18:48
政策变化 - 特朗普政府于4月签署行政令导致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的de minimis规则于周五凌晨失效 [1] - 特朗普此前曾在2月短暂暂停该规则但因海关处理压力几天后恢复 [1] - 新政策包括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 [4] Temu业务调整 - 公司突然将网站和APP改为仅显示美国仓库发货商品 中国直邮商品标记为缺货 [3] - 美国市场所有销售转为本地卖家处理并由美国境内履行 [4] - 正在积极招募美国卖家入驻平台以帮助本地商户拓展客户 [5] 价格与运营影响 - 中国直邮商品现在面临130%-150%的进口费用 使订单总价翻倍 [5] - 公司暂停激进在线广告投放并提高价格应对政策变化 [4] - 本地商品标注"无进口费用"和"无额外配送费用"吸引消费者 [6] 行业动态 - Shein同样受益于免税规则 上周已开始提价并在结账页面注明含关税 [7] - 亚马逊Haul业务曾依赖该规则从中国直邮20美元以下商品 现已取消显示关税成本计划 [7][8] - 亚马逊第三方卖家普遍依赖中国制造商供应或组装产品 [7] 战略准备 - 公司母公司PDD Holdings过去一年已逐步增加美国库存 预期贸易紧张局势升级 [6] - 调整旨在规避更高关税并提升服务水平 [4]
Shein, Temu Prices Surge as High as 377% Amid Tariffs. Temu Has a Plan to Address That
CNET· 2025-05-02 18:43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取消"de minimis"免税政策后,中国电商平台Temu和Shein部分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最高涨幅达377% [1] - 此前800美元以下商品可从中国大陆和香港免税进入美国,政策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 [1][5] Temu应对策略 - 公司宣布停止从中国直发美国订单,转为由"本地卖家"供货并在美国境内履约以稳定价格 [2] - 平台正积极招募美国卖家入驻,声称消费者端定价暂未调整 [2] Shein价格变动 - 美容健康类商品平均涨价51%,家居厨房用品涨30%,女装类涨8% [4] - 具体案例:厨房毛巾价格从1.28美元涨至6.10美元(+377%),碎肉机从2.91美元涨至9.02美元(+219%) [4] 行业趋势 - 关税政策重塑快时尚零售商业模式,进口商品成本压力传导至终端消费者 [5] - 中国电商企业PDD Holdings旗下Temu明确将成本上升归因于新关税 [4]
Amazon eyes global expansion for its Temu, Shein competitor
CNBC· 2025-02-28 22:39
公司战略与计划 - 公司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在欧洲推出折扣店面Haul [1] - 招聘信息显示公司有意全球推广Haul,包括招聘软件工程师助力全球推出、招聘高级产品经理助力在墨西哥推出 [2] - 公司CEO的S团队今年设定目标让Haul在美国和全球“做大” [5] 业务背景与现状 - Haul于去年11月推出,仅能通过亚马逊移动应用访问,多数商品价格20美元及以下 [3] - Haul仍处于面向美国用户的测试阶段,但公司持续建设该服务 [5] 竞争与应对 - 公司推出Haul是为应对Temu、Shein和TikTok Shop等低价平台的崛起 [4] - Haul像Temu一样提供超低价产品,如1美元的睫毛夹等 [4] 潜在挑战 - 在欧洲推出Haul可能面临挑战,因可能使用塑料包装,与公司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冲突 [6] - 依赖中国卖家商品的做法受到特朗普关注,最低免税额规则存在不确定性 [8] 业务拓展与盈利 - 公司本月开始在Haul搜索结果中展示赞助产品,赞助商品是公司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2024年广告收入达562亿美元 [7] - 公司在Haul主页添加生活方式影响者的精选店面,如TikTok超15万粉丝的Michaela Delvillar的“时尚精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