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纪要

搜索文档
面对开不完的会,我们距离「信息自由」还有多久?
搜狐财经· 2025-09-28 17:02
行业背景与痛点 - 2024年主流平台日均短视频上线量达1.3亿条 若每条按1分钟计算 每日新增内容需单人连续观看超240年才能消耗完毕[2] - 文本信息处理量远超短视频媒介 导致FOMO(错失恐惧症)成为普遍性情绪[3] - 多会议并行场景加剧信息焦虑 传统会议模式存在信息遗漏、效率低下及无效信息过载等问题[4][15] 腾讯会议AI功能创新 - 推出会前托管和会中托管两种模式 支持用户委托AI代为参会并生成结构化会议纪要[4][5] - AI纪要功能每2分钟自动生成会议总结 帮助用户快速把握讨论要点并减少信息偏离[12] - 情绪识别技术可捕捉发言者语气及言下之意 例如对不满情绪进行精准标记并强调于纪要中[10] 技术能力与用户体验 - 靶向RAG能力实现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转化 支持用户通过提问锁定关键信息点[7][8][9] - 会议纪要支持文档保存及多线程交互 显著降低多项目并行场景下的脑力负荷[8][12] - 中途离场用户可通过AI托管记录实时获取会议进度要点 避免信息脱节[10] 行业效率变革 - 打破"信息获取需肉身在场"的传统模式 重塑信息协同效率[17] - 与亚马逊"禁用PPT、限6页文档"的高效会议原则形成技术级互补 降低优秀制度落地门槛[17] - AI工具实现无损化信息传递 使跨部门会议协同的时间成本与收益匹配度提升[15][17]
专访Plaud中国区CEO:我们只做「必须做」和「不做要死」的事
36氪· 2025-09-25 00:00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能涌现 ,作者周鑫雨 智能涌现 . 直击AI新时代下涌现的产业革命。36氪旗下账号。 "我们想回到10年前最纯粹做产品的方法:找到变化最大的要素,基于这个要素,给用户提供最大价值。" 文 | 周鑫雨 编辑 | 苏建勋 来源| 智能涌现(ID:AIEmergence) 封面来源 | 企业提供 在商业化维度上,Plaud无疑是这一轮AI硬件公司中,最成功的创业样板。 靠一张厚度不到3mm的卡片式AI纪要产品,这个成立不到三年的团队,已将产品卖到170个国家,出货量超过100万台。 在2025年9月《福布斯》的访谈中,Plaud联合创始人许高提到,2025年的总收入,预计能达到2.5亿美元。 这一收入包括硬件产品,以及搭载其上的AI软件Plaud Intelligence。其软件为订阅付费模式,海外版年费在99美元-240美元不等。 2025年9月22日,Plaud在深圳召开新品体验会,推出了两款卡片式AI纪要产品Plaud Note、Plaud Note Pro,以及一款穿戴式纪要产品Plaud NotePin S—— 这也是Plaud首次在中国大陆发布产品。 从左到右:Plaud Note Pr ...
专访Plaud中国区CEO:我们只做“必须做”和“不做要死”的事
36氪· 2025-09-24 14:07
文|周鑫雨 编辑|苏建勋 但Plaud的故事更典型。早期它并不依靠明星团队、巨额融资出圈,联合创始人许高也鲜少公开露面, 最终依靠产品口碑,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Plaud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产品上线中国前一天,我们与Plaud合伙人、中国区CEO莫子皓进行了一 次交流。 △从左到右:Plaud Note Pro、Plaud NotePin S、Plaud Note。图源:企业官方 在商业化维度上,Plaud无疑是这一轮AI硬件公司中,最成功的创业样板。 靠一张厚度不到3mm的卡片式AI纪要产品,这个成立不到三年的团队,已将产品卖到170个国家,出货 量超过100万台。 在2025年9月《福布斯》的访谈中,Plaud联合创始人许高提到,2025年的总收入,预计能达到2.5亿美 元。 这一收入包括硬件产品,以及搭载其上的AI软件Plaud Intelligence。其软件为订阅付费模式,海外版年 费在99美元-240美元不等。 2025年9月22日,Plaud在深圳召开新品体验会,推出了两款卡片式AI纪要产品Plaud Note、Plaud Note Pro,以及一款穿戴式纪要产品Plaud NotePin S ...
携三款产品正式进入国内市场 Plaud:不会低价内卷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5:02
Plaud NotePin S则支持项链、手环、背夹、磁吸片等多种穿戴方式,仅17.6g,可连续20小时录音,40天 待机,定价1249元,Plaud Note定价则为1149元。 谈及缘何瞄准AI纪要赛道,莫子皓表示,这是一个大厂看不上,小厂搞不定的赛道。"我们专注做好产 品,在软件、硬件、设计等各方面都优选行业最高品质,因此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几百块,用户也愿意 买单,相信好的产品会说话,我们很多订单是因为企业管理者自己用了觉得好,再批量购买给公司员工 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Plaud合伙人&全球销售负责人孙驰告诉记者:"目前我们产品在海外卖了170个国家,但 我们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做过任何本地化的需求,我们卖非洲、卖日本、卖欧洲,卖的只有语言不同, 所有产品都是一样的。" "大模型时代,其实给社会提供了新的机会,我们销往不同国家的产品,只是因为合规的原因,大模型 不一样,我们不觉得在中国我们需要在产品上做任何修改。"孙驰说。 谈及国内外大模型性能差异,孙驰表示,在中文的语言转写上,国内的模型会比海外的模型更好。在一 些整体的信息整理上,这方面其实可能差距没有那么大,可能三个月左右。但是在一些跟智能相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