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技术赋能虚拟电厂
icon
搜索文档
“看不见的电厂”顶住夏季用电高峰丨年中能源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10:17
虚拟电厂概念与功能 - 虚拟电厂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技术聚合分布式能源资源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包括光伏 储能和可控负荷等资源 [1] - 虚拟电厂本身不发电 但能够整合分散的可调控用电设备 储能装置和分布式新能源 形成统一调度的城市电力调节池 [1] - 在用电高峰时段 虚拟电厂运营方能引导用户降低用电或让电动车向电网反向放电 [2] 当前规模与发展目标 - 我国已建成投运的虚拟电厂总调节能力超过3500万千瓦 相当于1.5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 [2] - 未来五年虚拟电厂调节能力目标突破5000万千瓦 [2] - 政策要求2027年实现2000万千瓦以上可调节能力 2030年实现5000万千瓦以上可调节能力 [6] 发展背景与需求驱动 - 中国用电量飙升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达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 [3] - 2024年7月全社会月度用电量历史性突破万亿千瓦时 是十年前的近两倍 相当于东盟国家一年用电量 [3] - 传统电厂存在反应慢 成本高短板 难以应对用电负荷突然飙升的情况 [3] 经济性与环保优势 - 通过火电厂实现5%峰值负荷削峰填谷需投资4000亿元 而虚拟电厂仅需500-600亿元投资 [4] - 虚拟电厂省掉建峰值电厂的投资 又能聚合临时电厂提供峰值电力服务 [4] - 虚拟电厂弥补传统系统僵硬 昂贵 不环保的核心不足 满足能源结构对灵活性和经济性的需求 [3] 政策支持与投资规模 - 国家能源局发布多项指导意见 鼓励虚拟电厂聚合各类分布式资源并推动规模化应用转型 [6] - 华西证券测算到2025年虚拟电厂投资建设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年均投资规模在105亿至200亿元之间 [6] - 在政策支持和潜在市场吸引下 多家上市公司已开始布局和参与该领域 [6] 地区发展案例 - 上海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接入49家运营商 总申报可调能力达203.24万千瓦 较2024年底大幅提升81.17% [7] - 上海虚拟电厂累计削峰能力突破200万千瓦 单次最大响应达116.27万千瓦 相当于中型火电厂供电能力 [7] - 浙江首次开启虚拟电厂市场化响应 19家虚拟电厂和265家二级用户参与调度 [7] - 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作为国内最早运营平台之一 政府通过资金支持推动试点项目和商业模式验证 [7] - 宁夏在2023年实现虚拟电厂常态化市场运营突破 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 [8] 技术发展与行业挑战 - 虚拟电厂面临AI技术赋能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挑战 催生强烈专业人才需求 [8] - 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业委员会成立 将带动产业链向标准化 规模化和数智化方向发展 [8] - 全国虚拟电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对定义和功能定位缺乏统一认识 市场机制和标准体系有待健全 [8] 系统功能与新能源协同 - 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区域用电负荷和发电单元 实现削峰填谷和高效率快速响应 [4] - 在新能源发电量多时段 虚拟电厂引导用户上调负荷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8] - 在用电高峰期 虚拟电厂引导用户下调负荷增加电网保供能力 实现负荷跟随发电调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