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温防暑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市领导走访慰问一线工作者
苏州日报· 2025-08-21 00:20
政府高温慰问行动 - 市长吴庆文率队走访慰问高温下坚守一线岗位的工作者 包括环卫作业人员 消防救援人员和交通管理人员 代表市委市政府送上清凉与关怀 [1][2] - 嘉登大厦城管驿站配备空调 冰箱 热水壶 微波炉等配套设施 面向户外劳动者及市民游客免费开放 [1] - 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驿站阵地作用 落细防暑降温措施 科学安排作业时间 切实保障环卫工人身心健康与作业安全 [1] 公共服务行业运行状况 - 姑苏区消防救援西园路特勤站主要担负石路商业圈 寒山寺和山塘街区域的消防安全保卫和灭火抢险救援任务 [1] - 内环快速路作为城区交通大动脉 交通流量大 管理任务重 标准要求高 [2] - 全体指战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消防安全保障 交通管理人员为城市交通安全畅通保驾护航 [1][2]
双预警齐发!暴雨、大暴雨,40℃以上高温
齐鲁晚报· 2025-08-18 08:27
暴雨预警信息 - 中央气象台8月18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预计广东南部和西部 广西中南部 海南岛西部以及内蒙古河套地区和东北部 陕西北部 山西北部 北京南部 天津南部 河北东部 甘肃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其中内蒙古河套地区 广西南部沿海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降雨量达100至120毫米 [1] - 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 最大小时降雨量20至50毫米 局地可超过70毫米 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1] - 防御指南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幼儿安全 驾驶人员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 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2] 高温预警信息 - 中央气象台8月18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预计8月18日白天黄淮大部 江淮 江汉 江南中北部 陕西关中 四川盆地 新疆吐鲁番盆地和南疆盆地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35至39℃的高温天气 其中陕西关中 重庆 湖北 湖南北部 安徽南部 江西北部 浙江中西部 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局地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 [2] - 防御指南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 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 暴雨预警等级标准 - 蓝色预警标准为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8] - 黄色预警标准为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9] - 橙色预警标准为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0] - 红色预警标准为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2] 暴雨防范措施 - 居家防范措施包括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 尽量减少外出 妥善安置阳台易落物品 提前关闭门窗 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防止屋内进水 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14] - 室外防范措施包括暂停室外大型集会和高空户外作业 不贸然涉水前行 警惕井盖下水道非污井 避开广告牌变压器电线杆等危险区域 谨防触电 驾骑车尽量避开积水处 途经漫水路漫水桥时要注意观察 [16] - 需警惕危险区域包括不在山区沟谷滩涂河道泄洪道等区域游览野营和露宿 [19] 不参加涉水活动 不到山地峡谷水边等易发生灾害的场所游玩 [22] - 高风险地区居民应及时转移 低洼地势居民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年久失修房子或是土坯房内人员不能呆在屋里应及时转移 [25][26] 企业暴雨防范措施 - 各单位要确保厂区电气设备线路防雷设施安全运行 [30] - 加强对敞开式和半露天式库房的防风措施 [31] - 在建工地要做好深基坑塔吊等安全检查 落实应急排水设备加固等防范措施 [33] 高温防暑措施 - 高温天气防暑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 户外工作者 慢性病患者 孕产妇 婴幼儿 [38] - 高温中暑分为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按表现不同分为热痉挛 热衰竭 热射病等3种类型 其中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40][41][42] - 中暑急救措施包括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使患者平躺并去除全身衣物 用冷水反复擦拭患者身体扇风进行降温 用毛巾裹住冰块敷在患者颈部腋下腹股沟处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让其饮用一些运动饮料或加少许盐的冷开水 对于病情严重者要立即拨打120送医救治 [42][43][44][45] - 防暑要点包括切忌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避免在10时至16时外出运动或劳动 喝水要少量多次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如必须外出要选择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 确保室内通风良好注意避免空调风扇直吹身体 保证睡眠充足适当增加午休 额外关注老人小孩的身体状况切勿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47][48][49][50] 高温防暑误区 - 中暑跟人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相关 长时间待在密闭无风高温高湿的室内也会中暑 老人体弱多病者尤其要警惕 [52] - 一次或短期内大量饮水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也就是水中毒 严重者会出现昏迷 饮水注意要少量多次适当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等 [56] - 高温环境下人体血管本就处于扩张状态 突然的冷水刺激不仅会造成血管收缩引起心悸头痛等不适还可能诱发心绞痛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 应该等体温恢复汗液干透或不出汗时再洗澡且水温不宜过凉 [58]
防汛关键期,如何安全避险?
新华社· 2025-08-06 00:30
防汛关键期安全形势 -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防汛形势复杂严峻,暑期外出旅游和野外施工作业处于旺季,安全风险突出[1] 山洪避险措施 - 8月份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全面进入主汛期,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部分地区洪涝和风雹灾害风险高,海河流域、松辽流域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2] - 遭遇山洪时逃生避险重点在于"快""高""避""稳"四字诀:行动要快立即撤离、向高处转移避开低洼地带、避开可能被冲垮或带电的物体、保持心态稳定及时求救[3][4][5] 台风防范要点 - 8月份预计有2到3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我国,其中1个台风影响长江以北地区[6] - 防范台风需关注气象部门最新路径和强度预报,重点做好防风防雨措施:船舶回港加固、准备应急物资加固门窗、警惕弱台风可能带来的强降雨及次生灾害[6][7] 地质灾害预警与应对 - 汛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种类型[8] - 需观察滑坡前兆如树木倾斜、房屋开裂,泥石流前兆如水流突变或异响,发现路面碎石需警惕崩塌风险[9] - 接到预警后需识别灾害地点和紧急程度迅速撤离,野外露营者必须听从指挥[9] 高温防暑措施 - 8月份长江中下游、江淮、新疆中北部局部存在高温干旱风险[10] - 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易感闷热,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等症状需及时避暑,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直晒,补充淡盐水并保持规律作息[10]
全国多地高温预警 美团买药:藿香正气口服液跃居平台销量榜前十
齐鲁晚报· 2025-07-04 04:15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江苏 山东 河南 安徽 黑龙江等地部分地区达到红色预警级别 [1] - 极端高温下需做好防暑措施 包括补充水分 减少室外活动 常备降暑药品 [1] 防暑药品市场表现 - 7月防暑解暑相关搜索关键词较上月同期大幅增长 相关药品订单量月环比增长126% [1] - 藿香正气口服液跃居平台热销榜前十位 成为防暑消暑药品"顶流" [1] - 清凉油 金银花露 风油精等药品进入消费者防暑消暑热门药品清单 [1] - 医疗器械品类中 江浙两地冰凉贴销量环比增长50% 合肥地区医用防晒口罩环比增长近50% [1] 高温相关医疗服务 - 美团买药上线夏季高温补贴活动 覆盖24小时买药 夏季常见病健康科普 秒问医生及专家问诊等服务 [4] - 平台24小时线上药店超1.5万家 重点围绕用户24小时看病买药需求 做好夏季常用药供给及履约保障服务 [4] 高温健康风险提示 - 炎热酷暑 高温高湿环境中易引发热相关疾病 轻则热疹 热水肿 热晕厥 重则重症中暑 [4] - 先兆和轻症中暑应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补充含盐饮品 疑似热射病需立即就医并快速物理降温 [4]
北方多地地面温度超70℃ 这份防暑指南快收下
央视新闻· 2025-05-20 22:56
高温天气现状 - 北方大范围高温持续 5月20日高温区地面温度普遍超过50℃ 其中山西永济达71 1℃ 平遥70 3℃ 宁夏同心站70 1℃ [1] - 永济午后地面温度达71 5℃ 刷新当地5月地温记录 为全年第二高纪录 仅次于2024年6月13日的71 9℃ [1] 高温成因分析 - 河南河北天气晴朗少云 太阳辐射增强 白天接收热量显著增加 引发快速升温 [3] - 太行山东麓气流下沉增温 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3] - 持续晴热少雨导致西北地区东部至华北 黄淮一带出现不同程度气象干旱 [3] 农业影响 - 河北南部 河南西部和北部 山西南部 陕西关中冬麦区将出现2至4天干热风天气 [3] - 北方冬小麦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 需采取"一喷三防"或微喷灌设备喷水降温增湿 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灌浆影响 [3] 高温持续时间 - 22日起北方大部气温将逐渐下降 高温范围明显缩减 [4] - 23日气温进一步下跌 部分地区累计降温幅度可达15℃以上 [4] 防暑措施 - 做好防晒与补水 不渴也要适量喝水 避免午后高温时段户外活动 [5] - 避免热射病需避开闷热环境 开车准备偏光墨镜 [5] - 居家注意作息 保证睡眠 清淡饮食 备好防暑降温药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