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

搜索文档
江苏推稳就业“组合拳” 前8月城镇新增就业94.1万人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1:37
江苏推稳就业"组合拳" 前8月城镇新增就业94.1万人 中新网南京9月26日电 (记者 徐珊珊)据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5日消息,2025年1月至8月,江苏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4.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8.4%,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江苏近期出台《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行动方案(2025-2027年)》。据介 绍,江苏将聚焦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六大领域和九类重点群体,开展15个专项培训行动,全年计划 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不少于65万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在失业保险方面,江苏推出多项惠民新政,今年将失业保险金上限统一提高至不超过一类地区月最低工 资标准2490元,惠及全省39个地区,同时为距退休不足一年的大龄失业人员代缴养老保险。 此外,江苏正在加快健全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全省将建设1000个以上"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打 造"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品牌。今年1月至8月,全省各级公共就业 ...
就业指导更精准 学生求职更从容
人民日报· 2025-09-18 02:12
就业指导更精准 学生求职更从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在行动) 手持巡检记录本,小钢紧随污水处理厂师傅检查设备运行。"我的大学专业是环境工程,上手快一 些。"他蹲在生化池边,用专用仪器检测,及时标注数据。 小钢是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现在一家企业从事环评工作。这些天,他被派 驻到污水处理厂跟班学习,从编写用药报告到参与改进运行流程,很是忙碌。 "刚入学时,我对未来规划不够清晰。"在小钢看来,今年顺利就业,大学期间的生涯教育作用不小。 怎么办?大一夯实职业基础,组织"环境工程职业兴趣探索"系列讲座;大二强化专业技能,推出"领翔 计划",由学业导师指导,增强实践能力;大三深化行业认知,深入一线开展实习实训,配备企业导 师…… "陈老师多次找我谈心,介绍学习方法,告诉我哪里有安静的学习室。"小钢说,大三暑假后,陈老师经 常询问他的就业意向,及时推送合适的工作岗位。 "老师,我能行。"小钢踏上求职路时的情形,陈荣枢一直记得。"尽管重修过环评课程,但他利用实习 机会主动跟着老师傅跑现场,学到很多实操经验。"陈荣枢说。 据介绍,广西师范大学通过就业意向调研、心理测评、辅导员访谈等方式对学生就业情况进 ...
就业指导更精准 学生求职更从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9-17 22:22
怎么办?大一夯实职业基础,组织"环境工程职业兴趣探索"系列讲座;大二强化专业技能,推出"领翔 计划",由学业导师指导,增强实践能力;大三深化行业认知,深入一线开展实习实训,配备企业导 师…… "陈老师多次找我谈心,介绍学习方法,告诉我哪里有安静的学习室。"小钢说,大三暑假后,陈老师经 常询问他的就业意向,及时推送合适的工作岗位。 "老师,我能行。"小钢踏上求职路时的情形,陈荣枢一直记得。"尽管重修过环评课程,但他利用实习 机会主动跟着老师傅跑现场,学到很多实操经验。"陈荣枢说。 据介绍,广西师范大学通过就业意向调研、心理测评、辅导员访谈等方式对学生就业情况进行摸底,早 启动、早预警,形成学业困难、经济困境、能力短板等维度帮扶"一本账"。 手持巡检记录本,小钢紧随污水处理厂师傅检查设备运行。"我的大学专业是环境工程,上手快一 些。"他蹲在生化池边,用专用仪器检测,及时标注数据。 小钢是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现在一家企业从事环评工作。这些天,他被派 驻到污水处理厂跟班学习,从编写用药报告到参与改进运行流程,很是忙碌。 "刚入学时,我对未来规划不够清晰。"在小钢看来,今年顺利就业,大学期间 ...
一线调研 | 稳就业,他们一直在行动
央视网· 2025-09-14 08:52
央视网消息:眼下,2025届高校毕业生已走出校门,各地的人社部门持续展开服务攻坚行动,帮助毕业生们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那些尚 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有哪些困惑?下面跟随总台记者前往重庆市巴南区,和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去了解。 记者来到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见到了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湛宣姣。她先给记者看了一份教育部门转过来的名单, 上面是截至7月底还没有就业的1294名学生。 湛宣姣和同事们有的联系就业见习基地,有的找企业摸排岗位需求,有的组织专场招聘会,并且对招聘会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求职动向, 对感到迷茫的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人才中心主任 朱清宇:点对点对学生自身的专业、特长进行分析,会根据个人特色帮助毕业生 推荐适合的岗位,如果他们在技能上有什么欠缺,我们还有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的技能。 就业服务下沉社区 帮助毕业生积极就业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湛宣姣:拿到名单之后第一时间就是马上给镇街,基本上从基层社区到街道,还有就业服务 外包公司,还有区级部门,基本全部都在紧密配合过程中。 | | | | 【一】【下】【用】【、】 ...
如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从一张帮扶名单说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4 04:17
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措施 - 重庆市巴南区对1294名未就业毕业生开展服务攻坚行动 通过基层社区 街道 就业服务外包公司和区级部门紧密配合进行帮扶[1] - 经过一个多月摸排 589人已找到工作 剩余705人中60%~70%有求职意愿 10%处于见习期[4] - 建立实名帮扶台账机制 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 1次职业指导 3次岗位推介和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16] 就业服务实施方式 - 将毕业生意愿归类后定期推送岗位 建群工作与信息摸排同步开展[3] - 根据毕业生特色推荐适合岗位 提供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6] - 开展就业服务下沉活动 组织院坝会邀请心理辅导老师 职业规划师和已就业毕业生参与 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及家长转变观念[7] 毕业生就业困难分析 - 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反映专业技能不及计算机专业学生 能力相对较弱[9] - 毕业生尝试跨界求职但受限于专业对口要求和工作经验缺乏[11] - 部分毕业生因考公考编执念选择缓就业 家长偏好机关单位或央国企等稳定工作[11][14] 见习基地建设与成效 - 已建立153家见习基地 作为高校毕业生通向职场的过渡平台[16] - 企业为见习生提供每月1300元补贴 最长不超过一年 留用后可申请社保补贴 一年减少人力成本200多万元[21] - 经过半个月努力 705名未就业毕业生中已有130多人找到工作[21]
一线调研丨如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从一张帮扶名单说起
央视新闻· 2025-09-14 03:45
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措施 -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截至7月底未就业的1294名高校毕业生开展服务攻坚行动 通过基层社区 街道 就业服务外包公司及区级部门紧密配合进行摸排[1][2] - 经过一个多月摸排 589人已就业 剩余705人中60%~70%有求职意愿 10%处于见习期 人社部门通过归类毕业生意愿并定期推送岗位 同步开展建群工作与信息摸排[4][5] - 当地建立153家见习基地作为职场过渡平台 提供每月1300元见习补贴(最长一年) 企业留用毕业生后可申请社保补贴 一年减少人力成本200多万元[20][23][25] 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 部分毕业生因专业技能不匹配(如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认为编码能力弱于计算机专业)或缺乏对口工作经历导致求职受阻[11][13] - 家长倾向子女选择稳定工作(如考编 机关单位或央国企) 部分毕业生因考公考编执念出现"缓就业"现象[13][15][16] 就业支持服务实施 - 人社部门提供"1131"帮扶机制:建立实名帮扶台账 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 1次职业指导 3次岗位推介 1次技能培训或见习机会[20] - 开展下沉社区服务(如莲花街道"莲心服务站"院坝会) 组织心理辅导老师 职业规划师及已就业毕业生分享经验 提供简历制作与岗位适配指导[8][9][17] - 通过协调企业面试机会 鼓励参加见习积累经验(如综合管理员岗位) 半个月内帮助705名未就业学生中130余人实现就业[21][23][25]
北京开展2025全国高校毕业生暑期招聘会
央视网· 2025-08-20 19:31
就业市场活动 - 全国多地展开暑期招聘会以针对毕业生离校、返乡和未就业情况进行精准帮扶 [1] - 招聘会现场进行企业直聘活动 来自不同高校的毕业生与企业招聘负责人现场互动和面试 [1] - 北京昌平招聘会有近百家企业参与 提供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 [1] 就业服务机制 - 活动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开展 [1] - 通过精准匹配企业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成功率 [1] - 完成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的双向奔赴对接 [1]
拓岗位、优服务、强指导,系列增量举措相继推出——助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
人民日报· 2025-08-13 00:17
政策举措 - 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推出系列增量政策举措 围绕扩岗位 优服务 强指导 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1] - 教育部推动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地方性增量政策或拓岗位落实举措 加大政策配置和资金投入 [7] - 教育部开展东中西部校企大对接活动 面向经济发达地区地级市和就业资源薄弱高校持续开展校企对接会 [8] 就业帮扶 - 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开展不断线线上双选会 面向社会需求相对不足专业毕业生推进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 [2] - 按在校生规模2‰比例开发管理助理 教学助理岗位 联合举办科研助理岗位供需对接暨直播带岗活动 [3] - 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完成培训2025届毕业生10万人 会同共青团中央组织团干部与困难家庭毕业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累计7.1万人 [3] 岗位开发 - 吉林省通过"三管三促进"政策开发增量岗位12.1万个 [4][5] - 河南省将符合条件小微企业单户授信额度提高至5000万元 江苏省组织5万名毕业生就业见习并按留用率给予企业1000元/人奖励 [8] - 内蒙古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计划招募5000人 "三支一扶"招募规模扩大至3000人 "西部计划"新招募1000人以上 [10] 基层就业 - 教育部开展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推荐和获奖人物事迹宣传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9] - 教育部会同共青团中央稳步推进"西部计划"规模扩容 联合国务院国资委重点挖掘基层岗位3万余个 [9] - 甘肃省采取省级财政补贴方式支持1万名未就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按每人每月1500元标准给予3年生活补贴 [10] 校企对接 - 吉林省教育厅组织"百校对百县"线上招聘会 500余家企业提供岗位4000余个 [4] - 各地教育部门会同人社部门在毕业生常住地开展百城职达家门口系列招聘会 [8] - 教育部将在浙江宁波 广东佛山等地举办校企对接会 组织2025届未就业毕业生参加 [8]
靶向施策补短板 就业服务“不断线”
中国青年报· 2025-08-09 22:42
高校就业服务创新模式 - 玉溪师范学院在青花街构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聚合体,聚焦岗位对接、创业孵化、技能培训等服务,成为毕业生创业"根据地"并设立"职享咖啡角"交换就业信息 [1] - 该校利用"夜经济"特点设立夜间招聘专区,组织互动活动并提供政策咨询和职业规划指导,更高效服务毕业生就业 [1] - 教育部要求各地高校做到服务"不断线",包括政策落实、岗位资源开发、跟踪帮扶援助和就业数据审核四个方面 [2] 精准就业帮扶措施 - 江西科技学院对2025届困难毕业生实施精准画像和分类指导,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就业帮扶台账 [3] -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每个学生开展技能培训、职业测评和心理疏导,推荐至少3个适配岗位并建立岗位分享群 [3] - 浙江师范大学建立困难毕业生动态帮扶机制,实行"红""橙""黄"三级帮扶清单和帮扶情况周汇报制度 [3] 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 北京科技大学为每个学院配备专职就业工作老师,本科生从入校起配备导师,每名导师最多带3名新生以保证指导精细度 [4] - 黑龙江工商学院针对脱贫、残疾等困难群体实施"333"陪伴式服务模式,并自筹资金4.86万元为93名困难学子发放求职补贴 [4] - 贵州大学为未就业学生开办就业扶持班,针对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具体帮助和训练 [6] 职业技能提升方案 - 江西科技学院通过"校友圆桌派"收集学生诉求,每月开展AI应用、礼仪培训、面试技巧等主题讲座 [7] - 浙江师范大学"七彩人生职业发展工作室"建立7个平台,从普遍性问题到个体性问题提供全方位职业能力提升服务 [7] - 黑龙江工商学院为内向学生安排心理辅导课程,通过设计工作室实践和模拟面试训练提升就业能力 [8] 基层就业促进政策 - 甘肃省支持1万名未就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生活补贴,期限3年 [9] - 河南省招用5000名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每人每月工资3500元,服务期限2年 [9] - 内蒙古实施社区民生志愿服务计划招募5000人,扩大"三支一扶"招募规模至3000人,"西部计划"新招募1000人以上 [9]
@毕业生,这些就业帮扶计划助你更快找到心仪工作
央视新闻· 2025-07-25 11:47
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计划 - 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通过提前摸排企业需求并重点挖掘经济百强县县域内优质岗位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多样化就业机会 目前已成功推进宁波和昆山专场 安徽和福建等地将陆续举办[2][3] - 全国大学生学业与职业发展平台由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主办 聚焦高校毕业生需求 提供专业洞察和职业测评及职业探索与就业指导课等多元服务[4][5] - 宏志助航计划是教育部联合财政部设立的公益性就业能力培训项目 面向重点群体 通过全覆盖就业技能培训与岗位对接服务破解求职信心不足等痛点[6][7] 教育部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 双千计划面向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人才急需领域 通过建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快速补齐技能短板并提高就业竞争力[9][10] - 毕业生可关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双千计划专题了解学习[10] 多部门联合就业帮扶政策 - 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由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动教育部和人社部实施 通过建立数据台账和更新脱贫家庭毕业生就业需求清单及政企协同对接岗位等形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11][12] - 阳光就业行动由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联动开展 针对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 通过建立困难群体档案并提供岗位对接服务解决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求职障碍[13][14] - 1131服务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导且教育部协同建立 通过登记台账为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青年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和1次职业指导及3次岗位推介和1次技能培训或见习机会[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