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建设

搜索文档
威力传动(300904) - 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09:56
融资与资金情况 - 公司计划向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申请授信额度不超过30亿元 [2]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亿元用于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一期)及补充流动资金 [2][3] 工厂建设进展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对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累计实际投入金额为12.31亿元 [3] - 工程土建施工工作已全部完成生产设备已基本到厂整体建设进展顺利 [3] - 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一期)仍处于建设期关键阶段 [3] 产能规划与挑战 - 产能按照"稳步爬坡、逐步释放"节奏推进 [4] - 当前存在三方面阶段性因素影响产能完全释放:生产团队操作熟练度需提高、产线各环节需优化衔接、部分设备仍处于调试阶段 [3][4] 经济效益预期 - 增速器智慧工厂投产后预计毛利率将有显著提升 [4] - 毛利率提升源于产品附加值提升和规模效应降本两个核心维度 [4][5] - 智能化产线可提高加工精度与合格率减少废品损失 [5] - 年产能提升能够摊薄固定资产折旧、研发分摊等固定成本 [5] 市场前景分析 - 2025-2030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达981GW年均新增164GW [5] - 2025年1-6月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51.39GW同比增幅达98.88% [5] - 2023年中国风电用主齿轮箱市场规模约31.36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42.63亿美元 [5] - 大功率机型普及推动市场份额向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集中 [5]
调研速递|威力传动接受长江证券等15家机构调研 聚焦增速器工厂建设等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01 10:30
公司概况与业务介绍 - 公司成立于2003年 总部位于宁夏银川 员工规模超1000人 主营业务为风电专用减速器和增速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023年8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1] - 产品技术质量获市场认可 已成为多家国内外知名风电企业供应商[1] 智慧工厂建设进展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累计投入资金12.31亿元 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2] - 一期建设处于关键阶段 设备基本到厂 正进行设备联机调试与人才储备工作[2] 产能与生产状况 - 一期产能处于爬坡初期 因生产团队熟练度不足 产线衔接及设备调试等因素 产能尚未完全释放[2] - 产能将随运营优化稳步提升[2] 技术壁垒分析 - 风力发电机增速器需高精度设计 加工与装配 制作工序复杂[2] - 产品需经过精确计算 多维度分析及严苛验证试验[2] 财务表现与成本结构 - 2025年上半年利润下滑主因人员规模扩大导致人力成本增加 同时运营支出上升[2] - 长期看 随着风电增速器业务推进 毛利率和利润水平有望改善[2] 电机业务拓展 - 偏航异步电机已实现向多家公司批量供货[2] -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业务取得突破 已完成样机交付 正持续拓展客户资源[2] 风电项目核准 - 全资孙公司获得"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项目核准批复 总装机容量达65MW[2] - 项目将推动新能源发电与风电传动业务协同发展[2]
威力传动:8月30日接受机构调研,天风证券、富安达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9-01 02: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营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13.17%,但归母净利润为-4350.9万元,同比下降343.76% [7] - 利润下滑主要因期间费用阶段性上涨,其中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达8153.33万元,同比增长75.45% [2] - 第二季度单季度主营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76.8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596.35万元,同比下降201.33% [7] 业务进展 - 风电增速器智慧工厂累计投入金额达12.31亿元,土建施工已全部完成,生产设备基本到厂,处于建设期关键阶段 [3] - 工厂正处于产能爬坡初期,产能释放受生产团队操作熟练度、产线衔接优化及设备调试三方面因素影响 [4] - 公司为增速器业务进行前瞻性人员储备,新增人员聚焦销售拓展、生产运营及管理支撑等关键岗位 [2] 产品优势 - 增速器产品具有啮合平稳、噪声小、密封性能好、效率高、重量轻、成本低等优势 [6] - 采用优质合金钢材料及渗碳淬火等热处理工艺,齿轮精度外齿达5级、内齿达7级,关键部位加工精度达5级 [6] - 产品被喻为"风电装备制造业王冠上的宝石",单台价值高,科技含量居风力发电机组核心部件之首 [5] 产能与毛利率展望 - 智慧工厂投产后毛利率预计显著提升,因产品附加值高及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 [5] - 智能化产线可提升加工精度和合格率,年产能提升将摊薄固定资产折旧及研发分摊等固定成本 [5] - 产能将遵循"稳步爬坡、逐步释放"节奏,待产线磨合成熟后逐步向设计产能靠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