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菜发展与消费者认知
icon
搜索文档
黑白预制菜
36氪· 2025-09-15 00:51
Fast Reading 大大小小的餐厅门外,"现制现炒"的招牌随处可见,但料理包遮遮掩掩仍地出现在餐厅后 厨。 一旦被扣上预制菜的帽子,轻则陷入争议,重则被部分消费者打入冷宫。 01 被嫌弃的预制菜 去年,刘颖在北京一家江西菜馆用餐时,随口问了一句肉丸是怎么做的。老板站在桌旁,认认真真地讲 了十分钟:"一定要用梅花肉,用冰水和馅,再用比脸盆还大的盆子来摔打。瓦罐汤要蒸6小时以上,8 小时后再售卖。鸡鸭鹅要先从江西运至河北,早上杀好再进京。" 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预制菜料理包流入成千上万的外卖专门店、快餐店甚至高档餐厅,帮 助经营者扛住房租、人工、原材料这三座大山。 消费者的反对和抵制,一部分是对低质量产品的否定,一部分是预制菜定义模糊带来的误解 ——他们不希望以现炒的价格吃到预制菜。 预制菜,仿佛一座冰山横亘在中国互联网上。 冰山之上,有消费者喊打,有商家避而不谈,"现制现炒"的招牌随处可见。 冰山之下,越来越多的料理包遮遮掩掩地出现在餐厅后厨,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在3年内翻了一番。 在一些消费者的认知中,预制和非预制,已经取代川鲁苏粤闽浙湘徽的菜系之分,超越老字号、连锁 店、街边摊的风格不同,成为最重要的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