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文旅

搜索文档
阿那亚・虾米音乐节:不止是演出,更是年轻人的新生活方式
北京商报· 2025-08-15 00:53
行业趋势 - 全国大型营业性演出五一假期票房收入达12.12亿元 同比增长5.12% [3] - 音乐节呈现高线城市主导、地域下沉、边界外延趋势 [3] - 行业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 [3] - 消费者从购买消费品转向经历体验 更看重差异化服务和稀缺资源 [12] - 演出市场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票价整体向下调整 [15] 公司战略与定位 - 音乐节以温暖、陪伴、连接为精神主旨 打造喧嚣之外的生活新方式 [1] - 根本逻辑是根据地方特点定制策划 力求不重复别人亦不重复自己 [3][4] - 愿景是用5到10年时间成为世界级地标性音乐和艺术节 [5] - 采用娱乐+AI方式向现实娱乐世界迈进 [14] 演出内容设计 - 2023年邀请27组国内外音乐人 包含国际知名乐队和女性音乐力量 [3] - 2024年邀请28组音乐人 其中8组为国际音乐人 半数以上是中国首演 [4] - 2025年将呈现40余组国际化音乐人 新增outing舞台 [9] - 阵容设计注重风格多元与国际视野 涵盖电子民谣摇滚R&B等类型 [3][4] 场景体验创新 - 提出AnotherLife口号 融合音乐旅行艺术集市等生活方式元素 [7][8] - 2023年推出日出专场沉浸式音乐表演 [7] - 2024年设计艺术单元社区单元并发起环保倡议 [9] - 设置150个垃圾分类点 3天回收塑料瓶数十万个 吸引14万人次响应 [9] - 音乐节现场设置独立女性卫生间 [14] 用户特征与影响 - 18-29岁购票用户占比达55% 跨城观演比例达94% [13] - 品牌认知初步形成 成为年轻用户偏爱的音乐节形式 [13] - 通过人文社区连接呈现文学艺术内容 如音乐人综合展 [13] - 地标艺术建筑和人文生活空间成为乐迷重要生活方式选择 [13]
阿那亚·虾米音乐节:让现实娱乐体验成为生活方式
北京商报· 2025-08-07 12:48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12.12亿元 同比增长5.12% [3] - 音乐节等演出项目呈现"高线城市主导 地域下沉 边界外延"趋势 [3] - 流行音乐演出正以更亲民方式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票价整体向下调整回归理性 [14][15] 阿那亚·虾米音乐节核心定位 - 以"温暖 陪伴 连接"为精神主旨 致力于打造"喧嚣之外"的生活新方式 [1] - 提出"AnotherLife"口号 融合音乐 旅行 艺术 集市等多种生活方式元素 [7][8] - 愿景是用5到10年时间成为世界级地标性音乐和艺术节 [5] 演出阵容与内容特色 - 2023年集结Suede MONO等国际乐队 魏如萱等女性音乐力量 痛仰等硬核摇滚及草东没有派对等先锋乐团 [3] - 2024年邀请28组音乐人含8组国际音乐人 其中半数以上为中国首演或音乐节首演 [4] - 历年阵容基本无重复 注重风格多元与国际视野 [3][4][5] 场景创新与用户体验 - 设置虾米舞台和寻光舞台 采用简约硬朗的先锋设计搭配多层次声画氛围 [4] - 2023年推出"日出专场"特别企划 呈现海边沉浸式音乐表演 [7] - 2024年新增"艺术单元""社区单元"及环保倡议 3天回收塑料瓶数十万个 吸引约14万人次参与环保行动 [9] 受众特征与市场反响 - 2023年数据显示18-29岁购票用户占比达55% 跨城观演比例达94% [13] - 现场设置独立女性卫生间等差异化服务获得年轻用户偏爱 [13][14] - 乐迷认为音乐节核心优势在于能提供演出之外的多元体验 [10][12] 2025年发展规划 - 将于8月27日-31日举行 主题为"生命就是一次奇遇" [9] - 在原有双舞台基础上新增outing舞台 呈现40余组国际化音乐人5天演出 [9][10] - 持续推行碳中和及垃圾分类行动 新增"海洋之歌"环保公益活动 [10]
创新消费力| 阿那亚·虾米音乐节:让现实娱乐体验成为生活方式
北京商报· 2025-08-06 01:58
行业市场表现 - 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12.12亿元 同比增长5.12% [3] - 音乐节呈现"高线城市主导、地域下沉、边界外延"趋势 三四线城市渗透率提升 [3][12] - 音乐节同质化问题凸显 差异化内容成为核心竞争力 [3][10] 阿那亚·虾米音乐节特色 - 2024年邀请28组音乐人 其中8组为国际音乐人 含挪威电子组合Røyksopp等 半数以上为中国首演或音乐节首演 [4] - 舞台设计采用双舞台模式(虾米舞台+寻光舞台) 灯光设计采用多束巨型光柱营造多层次声画氛围 [4] - 2023年18-29岁购票用户占比达55% 跨城观演比例达94% [10] - 提出"AnotherLife"概念 融合音乐、旅行、艺术、集市等多元素 打造地标度假音乐节样本 [7][8] 内容创新与阵容设计 - 2023年阵容涵盖国际乐队(如Suede)、女性音乐力量(魏如萱等)、硬核摇滚(痛仰等)及先锋乐团(草东没有派对等) [3] - 2025年将新增outing舞台 呈现40余组国际化音乐人 涵盖3个舞台5天演出 [9] - 历年阵容基本无重复 注重风格多元性与国际视野 覆盖电子、民谣、摇滚、R&B、Indie等流派 [4][9] 多场景体验拓展 - 2023年推出"日出专场"特别企划 由惘闻乐队与影像艺术家合作呈现沉浸式海边演出 [7] - 2024年增设"艺术单元""社区单元" 发起环保倡议 设置150个垃圾分类点 回收塑料瓶数十万个 吸引14万人次参与 [8] - 联合naive理想国推出《音乐人综合展》 联动孤独图书馆、阿那亚礼堂等艺术建筑提升文化体验 [11]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愿景是用5-10年成为世界级地标性音乐和艺术节 [5] - 采用"娱乐+AI"模式向现实娱乐领域拓展 代表大麦娱乐平台战略方向 [12] - 核心逻辑是基于地方特点定制策划 强调"作品而非产品"的独特性 [4] 用户需求与行业趋势 - 消费者从关注阵容票价转向追求额外体验 差异化服务成竞争关键 [7][10] - 音乐节品牌需输出独特理念 形成仪式感、记忆点、地标建筑等多维体验 [8][11] - 流行音乐演出向亲民化发展 票价回归理性 三四线城市覆盖度提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