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

搜索文档
一百零四岁党员陈乙香:烽火岁月 巾帼担当
海南日报· 2025-09-22 00:52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曼良 实习生 苏承玲 九月初的一个下午,秋雨方歇,天朗气清,在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夏塘村的一座民宅中,104岁的 中国共产党党员陈乙香倚坐床边,用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抚摸着胸前佩戴的纪念章。"我是党的同龄 人!"一句话推开记忆之门,陈乙香诠释党员忠诚与信仰的故事,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儿时站岗放哨 父母亲用鲜血与生命捍卫革命的壮举,深深震撼了17岁的陈乙香。她毅然担负起养活全家人的重 担,并在心里暗自决定继承亲人遗志,誓死革命。 1921年冬,琼山县喜豪村(位于今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苏寻三村)一个贫农家庭迎来陈乙香的降生。 在那个百姓备受压迫、民不聊生的旧时代,陈乙香一家在水深火热中艰难度日。 为了寻找活路,陈乙香的舅父苏庆河1927年投身革命,担任冯白驹身边的地下交通员。"这世道, 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活。"在苏庆河的影响下,陈乙香一家坚定拥护并全力支持党组织的革命工作。一 颗红色的种子,在这个家庭中悄然生根发芽…… 为了守护革命的火种,陈乙香一家倾尽所有。大革命时期,苏庆河经常与战友冯白驹、刘秋菊、王 月波、林天德、陈中华等人到陈乙香家中借宿。陈家的茅屋背靠喜豪山,四周林深树茂,隐蔽的环境是 ...
黄振亚:将短暂又壮烈的一生献给革命
海南日报· 2025-08-28 01:15
黄振亚革命活动 - 1905年出生于儋县海头地区新坊井村 1940年4月初牺牲时35岁 [2] - 1926年成立儋县特别党支部并当选支委 同年5月任海头党支部书记 [3] - 组织建立全县13个乡镇130个村庄的农民协会 会员达1.6万多人 成立基层工会30多个 会员5000余人 [3] 武装斗争与抗日组织 - 1927年10月12日领导武装暴动攻占国民党儋县政府 解放新州县城 释放被关押的150多名共产党员和群众 [4] - 1933年率领100多人革命武装队伍击溃反动头子吴泮清 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5] - 1938年发动海头区捐枪30多支 全县合计150多支枪(人)参加"云龙改编" [6] 军事作战与牺牲 - 1939年5月11日指挥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大队联合国民党游击大队500多人在黑岭公路伏击日军 [7] - 1940年4月初率20多名干部、战士和军械工人赴儋县组建第六大队 在抱舍墟与日军遭遇战中弹牺牲 [2][7]
记忆丨愿以我血献后土 换得神州永太平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22 02:11
革命活动 - 车耀先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事地下工作 以"努力餐"餐馆作为革命活动掩护和联络点 [8][10] - 利用餐馆进行情报传递 地下联络 兵运和统战工作 并为地下党提供免费餐食(使用"一菜一汤"暗号)[9][10] - 1936年创办《大声周刊》揭露西安事变真相 发行量超5000份 推动抗日救亡运动 [11] 个人经历 - 1894年出生于四川大邑县 幼年辍学从事小贩工作 后于1908年进入商号当学徒 [4][5] - 1911年加入川军 从士兵晋升至团长 1927年因不满军阀斗争离开四川 [5][7] - 1928年赴日考察后思想转变 认定共产党为救国唯一道路 [7][8] 历史影响 - "努力餐"餐馆成立于1929年 是唯一被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餐馆 由张爱萍题写招牌 [3][4] - 1940年因成都"抢米事件"被国民党逮捕 1946年8月18日在重庆被秘密杀害 [11][13] - 狱中撰写家训强调"谦 俭 劳"为立身之本 告诫子女永葆革命家风 [12]
革命先驱叶文龙烽火淬炼真勇士
海南日报· 2025-08-18 02:21
叶文龙革命活动时间线 - 1920年夏从琼崖旧制中学毕业赴上海求学 [10] - 1923年3月以琼崖留沪学生会长身份在旅沪琼崖同乡会提出五条废除二十一条的提案 [10] - 1924年7月当选琼崖留沪学生会干事委员 [10] - 1925年2月任琼崖留沪学生会编辑委员 [10] - 1925年5月被琼崖农民协会点名呼吁领导反军阀斗争 [11] - 1925年6月作为上海学联闽粤宣传代表赴厦门汕头开展反帝宣传 [11] - 1925年12月参与筹备琼崖旅省团体公民大会并起草宣言 [11] - 1926年2月报告琼崖革命同志会筹备经过 [11] - 1926年4月任中共清远县委书记 [12] - 1926年9月以省农会特派员身份整顿清远农协 [4][12] - 1926年末率数百农军击溃三县民团进攻 [12] - 1927年4月任清远农军总指挥 [12] - 1927年5月组建北江工农自卫军总指挥部任第二大队长 [12][13] - 1927年率1200余人农军北上武汉被编入叶挺部队 [13] - 1927年任湖北农民讲习所教务长 [13][15] - 1927年12月奉党中央命南下参与广州起义 [14] - 1928年2月任北江特派员时在清远横石被捕 [14] - 1928年3月24日被杀害于清远 [15] 组织建设与群众动员 - 在清远领导建立覆盖近60%乡村的农民协会 [12] - 组织十余万佃农加入农运体系 [12] - 组建农民自卫军并邀请广东区委军事骨干训练农军 [12] - 1926年2月参与合并七个琼崖团体成立琼崖革命同志会 [11] - 1927年5月组建含3个大队共1200余人的北江工农自卫军 [12][13] 重要事件与斗争成果 - 1923年领导旅沪琼崖同乡会反对日资西沙公司 [10] - 1925年在鼓浪屿组织17支宣讲队并号召收回市政司法权 [11] - 1926年指挥太平山塘战役迫豪绅签署赔款协议 [12] - 1927年突破湖南阻截率农军抵达武汉 [13] - 1928年就义时高唱《国际歌》呼喊革命口号 [15] 历史评价与身份认定 - 1928年党内悼文评价为忠勇战士、工农领袖、革命先锋 [9][15] - 被追认为学运先锋、工运砥柱、农军统帅、武装领袖 [8][15] - 1925年入团即转党 [9] - 历任支部书记、部委书记、区委秘书、中央特派员 [9]
黄魂:以信仰为炬,诠释赤胆忠魂
海南日报· 2025-08-14 01:02
文章核心观点 - 黄魂(符权重)作为琼崖革命先驱 以坚定信仰和卓越才能投身抗日斗争 在宣传动员、统战工作及军事战术方面贡献突出 最终为革命事业牺牲 [2][4][7] 人物背景与早期活动 - 黄魂原名符权重 1903年生于海口龙泉镇永沃村农民家庭 为保护家人易姓改名 [3] - 20世纪30年代担任中共定安县委书记和琼东县委书记 重建定安各区委并发表文章宣传革命 [3] - 1935年主持出版《特委月刊》《红旗报》等刊物 在物资匮乏环境下亲手操作油墨机 借助群众网络传递宣传材料 [4] 宣传与统战工作 - 采取连锁串联方式动员社会有影响力人物 成功争取国民党中队长周密、定安县警察局长莫世铣等加入抗日阵营 [7] - 通过报刊宣传促使多人投身革命或协助革命者 有效扩大抗日力量 [4] - 1941年任琼崖特委常委兼统战部部长 被评价为"统战工作成绩非常出色" [7] 军事战术与作战经历 - 创造"白皮红心"战术 表面顺从日伪政权 暗中组织地下斗争 破坏日军交通线并策反日军士兵 [6] - 指挥部队袭击大致坡、美兰等日伪军重要据点 延缓日军对石碌铁矿的掠夺计划 [6] - 多次以少胜多突围:夜间作战制造大部队假象迫使敌军撤退 推倒墙壁以驳壳枪开路突破包围 [5][6] 牺牲与纪念 - 1944年5月在昌感四荣乡遭遇日军骑兵 腹部中弹后为保存革命力量下令战友撤退 独自阻击敌人 [7] - 遇害前将金戒指党费藏入腹中 最终与两名村民一同被日军杀害 时年41岁 [7][8] - 1957年遗骸迁葬海口市金牛岭革命烈士公墓 与110余位革命英烈安葬于同一陵园 [2][8]
王璞|先锋革命之梦:《超现实主义宣言》一百年
新浪财经· 2025-06-09 03:49
超现实主义百年纪念展 - 蓬皮杜中心举办"超现实主义 首先和永远"特展 纪念《超现实主义宣言》发表100周年 展览设计为13个主题的迷宫式空间 致敬1938年超现实主义大展的梦境理念 [1][3][9] - 展览入口复刻巴黎蒙马特"地狱歌舞厅"的利维坦怪兽血盆大口 象征梦与现实的交界 核心展品包括布勒东《宣言》手稿及初版本 辅以曼·雷伊 马克斯·恩斯特等艺术家的经典作品 [13][15][21] - 特别设置"缝纫机与雨伞"展区 呈现洛特雷阿蒙诗句的视觉转化 强调超现实主义"偶然相遇"的创作语法 展出恩斯特《女人·100只头颅》等拼贴系列 [28][29] 超现实主义运动历史脉络 - 1924年布勒东发表《宣言》定义超现实主义为"纯粹精神无意识活动" 其后续多篇宣言文本与政治立场声明 形成先锋派特有的"革命诗歌"文类 [17][22][23] - 运动起源于一战后的精神创伤 南特神经病院经历与雅克·瓦谢的反战思想构成前史 二战期间布勒东流亡美洲 推动超现实主义全球化传播 [31][34][37] - 与马克思主义存在深刻互动 1924年创刊《超现实主义革命》 1935年提出"改造世界"与"改变生活"并重的革命纲领 形成美学实验与政治实践的双重先锋性 [24][25][26] 超现实主义的文化影响 - 直接启发本雅明《拱廊街计划》 阿拉贡《巴黎农民》的都市神话学成为研究模板 其空间感知理论持续影响当代艺术策展理念 [12][13][27]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被转化为创作方法论 但弗洛伊德本人拒绝认可 布勒东仍坚持"必须做梦"的列宁式宣言 将无意识解放等同于政治解放 [42][44][45] - 2024年七星文库推出《超现实主义诸宣言》限量纪念版 学术界重新评估其"未完成性" 展览标题"首先和永远"暗示运动仍具当代生命力 [3][7][50]
少年中国之少年的形塑
新浪财经· 2025-05-08 04:46
梁启超与"少年中国"概念 - "少年"一词的新意义及"少年中国"概念通过梁启超的《清议报》传播,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熟悉的词语[1] - 许多革命家和作家模仿梁启超使用"少年"作为笔名,如"同是少年""铁血少年""今日少年"等[1] - 不同政治立场的知识分子都被"少年"概念吸引,包括反对康梁改良立场的革命者陈天华[1] 晚清教育改革 - 1860年洋务运动期间成立传授西方知识的学校如同文馆(1862年)、广方言馆(1863年)[4] - 1898年梁启超参与创立京师大学堂(后改名北京大学),取代古老的国子监[4] - 1901年清廷核准张之洞提案,要求各省设立大学、各市设中学、各县设小学,课程包括传统学问和西方科学[5] - 1905年清廷废除已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5] 新式教育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首次接触现代学科如格致、算学、地理等[6] - 胡适因受严复和梁启超进化论影响,将名字改为"适"(取自"适者生存")[8] - 郭沫若描述新式学校教育唤醒自我意识,使他"蜕去自己的皮"与新时代同步成长[8] - 上百万中国青年在新式学校接受教育,经历与传统父辈完全不同的成长体验[9] 学生运动与革命 - 1902年南洋公学学生组织"少年中国之革命军",全体学生退学抗议,成为全国性新闻[15] - 145名前南洋公学学生创立爱国学社,成为革命青年培训基地,蔡元培、章太炎担任导师[16] - 邹容1903年出版《革命军》,号召流血革命救中国,成为革命青年的精神偶像[16][20] - 1905年孙中山创立同盟会,邹容的牺牲被用来动员青年参加革命[20] 启蒙的多重维度 - 严复翻译进化论等西方学说打开青年接受现代思想的通道[23] - 吴稚晖回忆电灯等现代物质文明成为内陆青年的启蒙时刻[26] - 林纾翻译《茶花女》开创中国感伤文学传统,影响"鸳鸯蝴蝶派"小说[27] - 苏曼殊小说《断鸿零雁记》将革命与恋爱结合,开创"革命加恋爱"情节模式[28] 现代青年主体性建构 - 新式教育使青年摆脱儒家修身治国传统,获得自我塑造的自由[9] - 章太炎批评现代教育限制学生自主性,提倡传统"眼学"而非现代"耳学"[11] - 无政府主义者追求塑造拥有绝对个人自由的"完人"理想[30] - 青年通过教育、革命、物质体验等多重路径完成现代主体性建构[2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