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法贷款中介陷阱
icon
搜索文档
监管提示六种非法贷款中介陷阱
北京商报· 2025-09-21 15:57
非法贷款中介乱象 - 非法贷款中介已成为金融领域黑灰产主要表现之一 通过虚假承诺 违法包装 恶意垒债等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 推高融资成本 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加大金融风险隐患[1] - 典型陷阱包括合同误导骗签字 中介故意遮挡或隐瞒不利条款 诱导签署关键信息不完整的合同 待正式合同盖章后消费者才发现费率 还款日期等信息与面谈时不一致[1] - 低息引诱骗钱财 中介以年化利率2%-3%低息产品吸引消费者 后以征信资质不足需包装为借口 编造担保费 沟通费等理由索要高额费用 最终收取超过10%甚至20%的中介费[1] 欺诈手段模式 - AB套路骗亲友 中介要求实际用款人A委托资质较好的亲友B申请贷款 贷款资金归A使用但还款责任由B承担 若A无法履约则B承担违约风险[2] - 职业背债骗局 中介以高额回报 无需偿还债务为诱饵 通过虚构工作单位 收入流水 资产规模等手段包装客户资料骗取银行信贷资金 中介抽取高额分成后将债务风险转嫁背债人[2] - 虚假贷后骗信任 放款后中介冒充银行贷后管理名义 谎称贷款用途不合规需收回 要求客户短期全额还款 若无法还款则以便于开专票应对合规检查等名义变相收取高额服务费[2] 信息滥用与隐私侵害 - 恶意查询骗信息 针对资质征信较好消费者 中介骗取个人信息后私自申请不符合条件的银行贷款或信用卡产品 人为恶意增加征信查询次数 导致消费者申请正规信贷难度加大[2] - 中介随后强制增收各种服务费 引诱消费者逐渐跌入陷阱并遭受财产损失[2]
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警惕“职业背债”等六种非法贷款中介陷阱
北京商报· 2025-09-19 03:17
北京商报讯(记者孟凡霞实习记者周义力)9月19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称,近年来, 非法贷款中介乱象已成为金融领域"黑灰产"的主要表现之一。非法贷款中介通过虚假承诺、违法包装、 恶意垒债等手段,不仅侵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高融资成本,而且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加大 金融风险隐患。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远离非法贷款中介,珍惜个人信用,不轻信、不盲 从,避免因小失大。 谨防虚假宣传。广大消费者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平台等渠道推送的"债务重 组""债务优化""免抵押担保"等非法贷款中介信息,避免陷入相关陷阱。 根据风险提示,非法贷款中介乱象典型陷阱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是合同误导骗签字。非法贷款中介在与 消费者签署合同时,故意遮挡或隐瞒对消费者不利的条款,误导消费者签署合同,或故意不填写贷款费 率、还款日期等关键信息,诱导消费者签字,待正式合同盖章完毕,消费者才发现费率、还款日期等信 息与面谈时不一致。 二是低息引诱骗钱财。非法贷款中介首先抛出年化利率约为2%、3%的低息产品吸引消费者,然后在办 理过程中以消费者征信资质不足、需要"包装运作"为借口,或编造担保费、沟通费等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