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源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这才是美国惧怕、打压中国AI的真正原因
虎嗅· 2025-08-10 11:37
开源人工智能的核心争议 - GPT5 0发布未公开模型参数 OpenAI闭源策略引发AI技术公平性讨论 开源被视为反垄断和民主化的重要路径[1] - 开源内涵超越传统软件开发 包含"可获得""可接触""可应用"三重开放机制 当前争议聚焦技术滥用与科技公司控制问题[1] - 哈佛大学2024年报告显示开源软件创造8 8万亿美元社会价值 相当于日本GDP两倍 开源理念已成为数字从业者共识[2] 开源决策的行业动态 - OpenAI 2023年GPT-4转向闭源 2025年受DeepSeek开源模型激励重新拥抱开源 反映技术演化中生产关系的不确定性[3] - DeepSeek V3和R1开源模型证明有限资源下可实现高性能大语言模型 OpenAI CEO承认在开源问题上"站在历史错误一方"[10] - IBM 2024年调研显示使用开源AI的企业51%实现投资回报 未使用企业仅41% 体现开源对生产力赋能的实际效果[12] 开源模式的技术差异 - AI开源包含计算框架 模型权重 训练资源三维度开放 厂商通常仅开放前两者 限制资源开放影响技术复现[4] - Llama 4开源协议限制商业主体月活用户不超过7亿 与传统开源软件"四大自由"理念形成鲜明对比[5] - 开源促进会2024年提出AI开源定义 要求数据 代码 权重全面开放 但数据版权争议使该定义面临实施难题[6] 开源价值的性能争议 - 质疑者认为开源AI性能弱于闭源 规模定律下仅厂商能支撑海量资源投入 OpenAI称此为GPT-4闭源主因[10] - 开源通过暴露技术漏洞反哺模型改进 但高门槛限制分布式创新效果 基础模型性能仍依赖规模定律[11] - 开源打开多重技术路线探索空间 可能突破规模定律范式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指出开源更满足消费者效率需求[12] 开源与地缘政治互动 - DeepSeek开源模型削弱美国算力芯片出口管制效果 显示开源对技术流动的促进作用[17] - 特朗普政府废除拜登时期出口限制 转向推动本国AI技术全球扩散 开源可能激化而非缓解大国竞争[18] - 历史上开源加密软件打破政府管制 但AI开源未促成全球合作 反而成为大国竞争新战场[17][18]
近八成受访者对开源AI收益持乐观态度,但存安全风险担忧
南方都市报· 2025-07-29 08:32
开源与闭源AI选择动因 - 选择开源AI主要因为具有更低成本56%和更容易部署47% [1] - 选择闭源AI最大理由是能更好控制安全风险43% [1] - 开源模型核心吸引力指向经济性与实用性 闭源模型聚焦风险控制 [1] 中国开源AI发展现状 - 中国AI开源项目数量全球排名第四 仅次于美国、欧洲和印度 [4] - 以Qwen、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模型带动国内AI迭代创新与普惠应用 [3] - 已形成较完善社区生态系统 涵盖数据、算力、模型等多个维度 [5] 开源AI生态建设经验 - 支撑生态发展四点经验:可及性为目标、公共性为准则、包容性为方向、安全性为底色 [5] - 通过平台赋能提升公众模型使用能力 实现普惠可及 [5] - 开源成为人工智能利益相关方基本共识 形成多维度多层次技术体系 [5] 开发者调研核心发现 - 70%受访者进入开源社区因认同开源理念认为AI技术应该开源开放 [7] - 近80%参与者认为至少在短期内会有实际收益 34%认为略有收益 15%认为有重大收益 [8][9] - 六点开源价值全部得到超60%参与者支持 包括促进创新效率42%和满足多元需求41% [7][8] 开源发展阻碍因素 - 主要阻碍包括开源AI存在未知安全风险37%和开源程度范围不够36% [9] - 其他担忧包括不能得到长期支持26%和存在合规风险23% [9] - 对开源实质性降低成本存在更现实考量 模型工程化最后一公里成本挑战突出 [8] 未来发展趋势 - 开源与闭源是互补关系而非竞争 共同构成AI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生态 [13] - 开源将打开新的合作空间和机遇 更需要突出发展与治理研究 [14] - 安全性水平将越来越高和将成为行业标准两个预测获得30%中立态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