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期体重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人不能一生「困」在减肥里
36氪· 2025-03-04 10:38
肥胖现状与认知误区 - 中国5-19岁人群中高BMI(≥25 kg/m²)人群近1亿,成年居民超重及肥胖率超50% [3] - 国内标准:BMI 24-27.9 kg/m²为超重,≥28 kg/m²为肥胖,但多数人未将肥胖视为疾病 [2][3] - 肥胖患者就医意愿低,平均犹豫期达8个月,部分拖延17年才接受治疗 [6][7] 减重治疗手段演变 - GLP-1类药物成为近年热点,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和饱腹感实现减重,部分患者月减10斤 [14][16] - 传统减重手段局限:手术接受度低,生活方式干预2年后体重反弹50%,5年反弹80% [10] - 2023年前国内临床可用减肥药仅奥利司他等少数,GLP-1类药物填补市场空白 [16][17] 医疗体系与行业趋势 - 仅20%公立医院设减重中心,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被指南推荐 [27][28] - GLP-1类药物覆盖人群广,全球减重手术年实施量仅百万例,药物有望快速普及 [17] - 2024年指南强调长期体重管理,需结合定期复诊、营养方案调整等 [21][22] 患者行为与市场特征 - GLP-1早期使用者多为医疗从业者或高教育背景人群,注重健康减重 [15][16] - 不合理用药现象存在,如自行停药、未遵医嘱导致副作用 [19][21] - 专业减重门诊流程严格,需BMI≥27且通过检测才可处方GLP-1类药物 [14][22] 社会影响与未来方向 - 肥胖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9%-32%,及时干预可降低并发症 [25][26] - 诊疗体制改革需整合资源,加强医患互动提高治疗依从性 [28][29] - 减重成功案例改善就业、家庭关系等,推动行业社会价值认可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