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逆周期需求扩张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张一:推动PPI回升需要在需求端进一步发力
和讯· 2025-09-15 09:49
PPI下行态势与影响 - 2022年以来PPI出现快速下行态势,价格下行导致相同经济增速下企业和居民体感增速差异显著:5%增长下价格指数上涨3%与下降3%对应体感增速分别为8%和2% [1] - PPI持续下行对工业企业利润造成巨大压力,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减少1.8%至3.44万亿元,与2018年上半年水平相当 [1] - 政策层面通过产业政策与行政手段推动产能出清,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明确"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1] 本轮PPI下行特征 - 行业覆盖面更广,中下游偏消费制造业和公用事业行业价格下跌对PPI下降贡献率达29.3%,远高于2012-2016年周期的9.3% [2] - 与上一轮主要集中采矿业和上游原材料下跌不同,本轮下行受地产深度调整等因素带来的需求不足影响更大 [2] - 核心CPI增速中枢从1.5%降至0.5%,出现个别月份负增长,CPI表现较上一周期更疲弱 [2] 国际经验借鉴 - 美国大萧条期间通过去产能与刺激有效需求结合应对危机,工业农业领域出台法律限制产业规模,同时推行以工代赈建设公共设施创造就业 [3][4] - 需求刺激措施包括金融改革、公共住房计划、推动工会组建等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与能力,扩大投资最终为刺激消费 [4] - 日本2012年后通过货币财政双扩张政策摆脱持续通缩 [4] 产能过剩的周期性特征 - 产能过剩可能仅存在于周期下行阶段,经济复苏后过剩产能可能被消化,例如钢铁行业产能从供给侧改革后10亿吨以下反弹至11.43亿吨 [4] - 成功去产能需基于行业需求不会随经济增长再增加的预判,但产业结构变化预测难度极大 [4] - 日本钢铁表观消费量1973年达峰后连续20多年保持1亿吨左右,2023年产能仍达8700万吨 [4] 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 2012年以来经历两轮PPI负增长,呈现产能过剩-产业调整-再过剩的循环,这是经济摆脱短缺后的特征 [5] - 高收入国家CPI平均增速4.6%低于全球5.9%平均水平,低收入国家通胀水平更高 [5] - 应通过逆周期扩张政策稳投资、稳消费应对周期性过剩,而非激进去除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能 [5] - 需遏制地方政府非市场化补贴冲动,特别是在发展股权财政拓展财源背景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