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建设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穿越泉域岩溶区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开启空载试运行
新华社· 2025-09-01 00:54
项目概况 -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于8月31日启动空载试运行 线路开通后将完善济南轨道交通网络布局 [1][2] - 线路全长40.3公里 沿经十路东西向贯穿济南城区主干道 覆盖客流密集区域 [2] - 同步启动空载试运行的8号线未来将与4号线实现换乘功能 [2] 工程建设 - 项目由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投资建设 中铁十四局参与施工 [2] - 施工面临泉水保护与复杂岩溶地质双重挑战 在泉城公园站至千佛山站1公里区间内分布约300个溶洞 [2] - 建设团队采用导流通道系统和新型环保材料 实现"保泉优先"施工目标 为复杂地质轨道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2] 社会经济效益 - 线路是缓解经十路及周边交通压力 强化城区联系的关键基础设施 [2] - 4号线与8号线作为山东省重点项目 通车后将有效缓解济南东西向交通拥堵 [2] - 项目对促进济南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
6号线东段空载试运行,年底前开通运营!
齐鲁晚报网· 2025-08-26 11:09
项目进展 - 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山东大学站至梁王站区间于8月26日正式启动空载试运行 标志着东段全面转入运营筹备关键阶段 为年底开通运营奠定基础 [1] - 试运行周期为3个月 期间将模拟真实运营环境 开展人员培训 应急演练 全自动运行测试 系统联调及规章制度编制等工作 [1] - 6号线东段已于8月22日顺利通过项目工程验收 后续将推进运营演练 系统验收 三权交接 "跑图"及安全评估等专项工作 [2][5] 线路概况 - 6号线东段为山东大学站至梁王站区段 全长19.5公里 设17座车站和1座车辆基地 [1] - 线路串联山东大学 中央商务区 软件园 济南东站等重要功能区域 并与既有2号线 3号线实现换乘 [1] - 通车后将大幅提升沿线市民出行效率 增强区域经济联系 为济南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1] 技术创新 - 天泺路站至软件园站区间采用集团所属济南重工自主生产的首台双模盾构机 有效应对长距离高强度岩层掘进 [2] - 徐家庄站至凤凰路站复杂地质区间采用具备"五官一脑"的智能盾构系统 实现施工过程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 [2] - 梁王站开展白泉泉域地铁深基坑MJS封底技术研究 形成富水区域复杂地质深层MJS加固施工工法 克服超深施工排浆难题 [2]
壹探轨道|最新!济南地铁4号线全线“电通”
齐鲁晚报· 2025-06-23 10:45
工程进展 - 济南地铁4号线洪山路站变电所成功送电,全线供电系统完成全面受电,正式实现"电通" [1] - 从"洞通"、"轨通"到"电通",4号线接连突破关键节点,为后续动车调试、车站设备全面调试等工作按下加速键 [1] - "电通"覆盖4号线全线40.3公里地下线路、33座车站及车辆段等设施 [5] 技术创新 - 项目团队联合铁建电气化局自主研发"三缆同敷"自动化技术,首次实现3盘电力电缆同步智能化铺设 [3] - 在雪山站至田家庄站区间,团队创下1小时敷设4.2公里的行业纪录 [3] - 每座变电所配备状态感知、智能通风和沉降监测等智慧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运行与节能管理 [5] 后续计划 - 测试列车即将驶上带电轨道,开展冷热滑测试、信号系统调试,车站设备联调联试也将全面展开 [6] - 为后续空载试运行做好各项准备,向着线路安全、高效、稳定通车运营的目标持续迈进 [6] 社会影响 - 4号线通车后将有效疏解东西向拥堵压力、优化交通网络,激活沿线商业升级 [6] - 作为连接济南西客站、经十路商圈、CBD与唐冶片区的交通动脉,让泉城市民享受高效出行体验 [6]
壹探轨道|济南地铁8号线中段“跑”起来了,全线调试即将启动
齐鲁晚报· 2025-06-05 13:41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建设进展 - 4号线位里庄至泉城公园站区间实现"长轨通",标志着全线轨道贯通迈出关键一步 [1][2] - 项目采用"机铺+散铺"组合施工模式及"双向对铺"技术,创下单日铺轨670米的速度纪录 [4] - 关键区段应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技术降低噪音10-15分贝,高精度闪光焊接技术控制轨道平顺性误差在3毫米内 [5] - 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轨道铺设、机电施工等工序正有序衔接推进 [7] 济南轨道交通8号线建设动态 - 彩龙路站至山东现代学院站区间启动热滑试验,完成后将进入全线动车调试阶段 [8][10] - 动车调试预计持续2-3个月,后续需通过3个月试运行及安全评估方可载客运营 [12] - 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封顶,装饰装修与附属结构施工同步进行 [12] 高新东区云巴项目进度 - 32座车站全部封顶并进入装饰装修阶段,供电及通信信号设备安装同步推进 [13][15] - 彩虹湖公园站至唐冶东路站区间已率先开展列车调试工作 [15] 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 项目团队创新"拉手式巡道"和双重轨道检测机制保障热滑试验安全 [10] - 中高考期间实施"静音行动",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手段降低施工噪音 [17]
重庆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全线最长区间TBM顺利始发
中国经济网· 2025-04-30 02:54
重庆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进展 - 重庆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物流园枢纽站至物流园北站区间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标志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1] - 该线路全长约28公里,设站18座,串联西永、含谷、金凤等多个城市组团,是贯穿重庆西部片区的南北向轨道交通动脉 [1] - 物物区间存在3.3米浅覆土段和1332米38‰超大坡度硬岩段(每100米升降3.8米),岩层强度达40-80MPa高强砂岩,施工难度大 [1] 施工技术与设备 - 采用三维模拟技术规划施工方案,实现超高侧墙与肥槽一次浇筑成型,并研发TBM掘进智能控制系统实时分析数据 [1] - "电化先锋号"TBM整机长85米,刀盘直径6.84米,总重500吨,主驱动功率945千瓦,最大推力4344吨,日均推进9-12米 [2] - 刀具添加剪切强度超350MPa的特殊耐磨层,以应对坚硬岩层磨损,保障工程高效推进 [1] 工程节点与未来影响 - 预计2023年底实现物物区间洞通,TBM可同步完成开挖、支护、通风等作业 [2] - 建成后将与1号线、4号线及在建的15号线、17号线、27号线等多条线路换乘,提升重庆南北向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