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贴息替代降息

搜索文档
7月非银存款激增2.14万亿元创纪录,券商:股市“慢牛”驱动存款搬家
环球网· 2025-08-17 02:50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变化 -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单月新增2.14万亿元 创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1] - 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 形成明显"跷跷板效应" [1][3] - 资本市场回暖与利率下行共同驱动居民存款向非银机构转移 成为股市、债市及期货市场的潜在增量资金 [3] 股票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动 - 7月A股市场上证指数上涨3.74% 沪深两市成交额环比增长46.59% 市场活跃度提升带动券商保证金存款增长 [3] - 股市"反内卷"行情形成资金虹吸效应 叠加理财资金季节性扩容 推动非银存款大幅增加 [3] - 2025年将有约105万亿元定期存款到期 若部分资金流入股市可能带来显著流动性影响 [5] 货币供应量变化 - 7月M1增速同比上升至5.6% M2增速升至8.8% M1-M2剪刀差收窄至-3.2% 显示资金活性增强 [4] - 企业和居民可能将部分定期存款转为活期 用于消费或投资理财 表明市场活跃度有所改善 [4] 居民储蓄与投资趋势 - 居民超额储蓄约4.25万亿元尚未完全释放 未来若风险偏好持续改善 资本市场或成为主要承接方向 [5] - 存款利率下调叠加股市表现强劲 部分资金从居民存款流向非银机构 [3] - 存款向资本市场迁徙是长期趋势 但短期大量资金流入可能是市场情绪推动 [5] 政策环境变化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地 市场对降息预期有所降温 [7] - 财政贴息政策相当于"定向降息" 可能降低央行全面降息的必要性 [7] - 社融增速可能在9月见顶 但M1、M2增速或维持高位至明年年初 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