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贵

搜索文档
民企融资难、融资贵?浙江司法如何破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04: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 在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理的一个案件中,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撮合匹配服务的信 息中介人,也是委托代理人,按照年利率收取服务费,并约定了高额的逾期还款利息,给正在发展初期 的科技企业带来较高融资成本。 后续,经过二审法院向民间融资服务中心释法说理,该民间融资服务中心自愿放弃超出法律保护范围的 诉请,主动降低相关费用。 浙江法院也将这起案例列入《浙江法院助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典型案例》,也从案例出发进一步 探讨,提出对类地方金融组织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功能,亟需与监管部门共同研究确定。 这是浙江法院表明司法态度,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缩影。 9月11日,浙江法院金融审判工作暨助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公布《2024 年浙江法院金融审判工作报告暨十大典型案例》《浙江法院助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典型案例》。 主要案件类型相对稳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2024年,浙江全省法院金融案件一审收案20.04万件,较上年 增加4.05万件,增幅25.34%。 2024年,浙江全省法院一审金融案件收案数排名前两位的案由分别为民间借贷 ...
最高法重拳整治高利贷、砍头息 叫停银行“随意抽断贷”行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9 09:39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支持民营经济融资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5条司法保障举措,重点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中"依法助力拓宽融资渠道"部分尤为突出 [1] - 《指导意见》明确规制"高利贷"、"砍头息"等违法行为,规范金融机构放贷行为,并鼓励创新融资担保模式 [1] - 《民营经济促进法》已于5月20日施行,投资融资促进是该法核心内容之一 [1] 严惩非法金融活动 - 《指导意见》明确规范民间借贷秩序,依法打击"高利贷"、"砍头息"等非法职业放贷和转贷行为,严惩民间借贷犯罪活动 [1] - 案例显示,某借款人因"砍头息"实际到手仅18.8万元,合同却要求偿还31.2万元,最终被诱导累计借款高达1741.58万元,实际还款2887.6万元仍被宣称欠款470余万 [2] - 此类非法行为将实际年化利率推高至法定上限的500倍以上,增加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并扰乱民间融资秩序 [2] 规范金融机构放贷行为 - 《指导意见》要求依法规范金融机构单方面增加发放贷款条件、中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等行为,保障民营经济组织合法权益 [2] - 案例显示,某企业主在抵押房产估值下滑后,银行压缩贷款额度并变更还款方式,最终拒绝发放新贷款导致其资金链断裂 [3] - 金融机构随意抽贷、断贷现象直接影响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 [3] 拓展融资担保方式 - 《指导意见》支持民营经济组织依托供应链产业链拓展新的融资担保方式,依法确认非典型担保的法律效力 [3] - 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限,支持非典型担保和供应链融资有助于解决融资难题 [4] - 最高法将协同相关部门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及时更新企业信用信息并依法修复信用 [4] 建立长效机制 - 最高法将协同市场监管、人民银行等部门维护企业信用信息,防止因信息更新不及时影响企业融资 [4] - 人民法院需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沟通,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普惠金融供给和服务,规范利息收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