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

搜索文档
周修远:让“绿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丨2025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
中国环境报· 2025-07-17 08:36
自然科普专家周修远的专业成就 - 追踪解读亚洲象北上南归生态事件并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 [1] - 主持"生物多样性100课"志愿服务项目,直接受益者达百万人次 [1][4] - 受邀登上全国性生态保护论坛并荣获2025年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称号 [1] 科普工作方法与内容形式 - 通过公益讲座、野外实地讲解、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播知识 [3][4][5] - 将前沿科学知识转化为公众易理解的内容,如亚洲象行为生态意义解读 [4] - 结合生态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进入自然保护区实践观测鸟类 [5] 专业背景与机构合作 - 参与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并担任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纪录片科普顾问 [4] - 2020年加入云南省动物学会,2021年加入昆明环保志愿者组织 [4] - 作为"绿种子"行动专家合伙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普及 [4] 社会影响力与数据成果 - 志愿服务覆盖昆明市50余所中小学,线上线下受益者超100万人次 [5] - 主导的生态研学课题培养数百名青少年志愿者,多人获全国竞赛奖项 [5] - 科普视频与直播活动获得广泛社会关注 [5] 荣誉与行业认可 - 获"昆明市优秀环保志愿者""昆明市生态科普优秀工作者"等称号 [5] - 多次在重要生态保护论坛分享经验 [5] - 坚持创新传播方式以提升科普效果 [6]
陕西自然博物馆:穿越时光隧道 触摸生命密码
陕西日报· 2025-05-04 00:11
科普活动创新 - 陕西自然博物馆在"五一"假期推出九大科普主题活动,包括探寻"秦岭四宝"奥秘和制作节气三球仪等互动体验 [1] - 馆内引入AR智慧导览系统,将30余件珍贵标本转化为数字资源,游客可360度观察标本细节并听取讲解 [1] - 开展沉浸式教学活动如"追逐光阴的脚步",指导小朋友制作日晷模型等传统计时工具 [1] 展馆数字化升级 - 古生物长廊展厅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展示2万余件古生物化石和植物标本 [1] - 策展工作室打造虚拟数字展馆,提供"场馆漫游""云赏陕自博"等线上科普渠道 [4] - 贝林展馆运用场景复原技术呈现亚欧大陆、非洲草原和美洲丛林等生态系统 [4] 特色展览内容 - 临时展厅"三秦远古生物"展出近300件古生物化石标本,系统展示地球38亿年生命演化历程 [4] - 昆虫王国展厅由6岁"小小讲解员"进行专业讲解,展示蝴蝶翅膀纳米结构等知识点 [2] - VR设备提供互动体验,让游客直观感受自然科学魅力 [3] 科普教育体系 - 开展"少年大侦探"儿童夜宿活动,通过摩斯密码解码等环节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展厅服务,在引导游客过程中传播科普知识 [4] - 科普老师现场教学,如指导区分鹿角和牛角等互动环节增强参观体验 [4] 未来发展计划 - 课程研发部门表示将持续创新科普形式,开发兼具趣味性与专业性的主题活动 [5] - 通过数字技术转化珍贵标本资源,未来将扩大AR/VR等科技手段的应用范围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