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农法

搜索文档
“老”码农转新农人,西红柿线上年销1.2亿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9-23 01:47
"潍坊是农业大市,在这片土地上我相信一定大有可为。"说这句话的,是梁其安。十年前,他是惠普的 工程师,担任昌乐本地区域信息站的站长。十年后,他成了在潍坊昌乐的番茄大棚里钻研自然农法 的"新农人"。他投资研发的"黄金籽"西红柿,如今年销额突破1.2亿元,更带动百余名村民实现"田间 +直播间"双收入。 工程师跨界农业 自建基地、死磕品质 用数字化技术种出"儿时味道" 为了种出有"儿时味道"的西红柿,2015年底,梁其安投入700万元包下100亩地、建了28个大棚,从日本 引进2.6元/粒的高价种子。"光种子就花了12万,一亩地种子投入两万多。"然而第一年达标产量不足 1500斤/棚,远低于预期的1万斤。更让人头疼的是,一场大雪压塌了好几个棚。 "雪压了大棚,我加钱都没人来收拾,老百姓都只守着自己的大棚。"这场大雪让梁其安意识到农业不能 靠雇工管理,必须让农民成为"主人"。他迅速调整模式,与唐家店子村合作社建立合作,免费提供棚、 种子、技术,农户负责种植,公司以4.5元/斤保底收购,利润三七分成。"农民拿七成,他们才会真心付 出。我们要的是销售端的利润,生产利润都交给村民。" 为了让农民种出好品质的西红柿,梁其安发 ...
竞争不是人类进步的根本
虎嗅· 2025-07-11 04:21
个人经历与音乐创作 - 高考五次失利但坚持学习美术[2] - 社会求职经历充满挫败感[3] - 通过长期音乐创作提升水平并组建乐队[4] - 参加《乐队的夏天》获得名次带来演出机会[4] - 成功未改变其务农生活方式[6] 农耕生活理念 - 2015年取名"岜農"寓意石头山里唱歌的农民[9][10][11] - 采用"半农半歌"生活方式:自给自足农耕+音乐采风[21] - 2018年建立两亩水田的农舍实践自然农法[71] - 农舍设计包含米糠洗碗喂鸡、厨余堆肥等循环系统[73] - 组织儿童劳动观察农田生态[74] 音乐传承与教育 - 采集濒临失传的壮族古音童谣进行传承[22][24] - 组建"土人合唱团"与农村儿童音乐互动[29][56] - 用垃圾制作乐器开展环保音乐活动[66][68] - 观察到现代儿童缺乏自然认知[32][41] - 批评过度学科教育剥夺儿童自然体验[44][45] 教育理念反思 - 提出农耕是连接自然的最佳课堂[33][34] - 倡导各行业人士都应拥有小块菜地[37] - 指出竞争教育导致80%人群被定义为失败[78] - 主张教育应转向心灵审美与人格培养[83] - 强调自然共生比竞争更重要[79][81] 社会观察 - 记录乡村儿童成为留守群体的现象[52] - 发现现代儿童书包过重挤压玩耍时间[43] - 对比侗族村寨将生活技能融入教育的传统[46] - 观察到农田生物链的自然平衡[74][82] - 提出知足幸福可超越成败观念[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