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减排

搜索文档
碳讨 | 建设“路线图”出炉 我国碳市场迎来首份中央文件
新京报· 2025-09-05 21:15
全国碳市场建设规划 - 明确全国碳市场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 到2027年强制碳市场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碳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到2030年建成与国际接轨的自愿碳市场 [1] - 强制碳市场首次扩围纳入钢铁 水泥 铝冶炼行业 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60%以上 [2] - 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根据行业发展状况 降碳减污贡献 数据质量基础 碳排放特征等指标推进 [2][3] 市场运行现状 - 强制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超6.8亿吨 成交额达474.1亿元 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达2.1亿元 [2] - 2023年以来出台造林碳汇 海上风电等6个方法学 自愿碳市场支持领域逐步扩大 [2] - 建立预期明确 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3] 国际协作与经验输出 - 积极参与《巴黎协定》碳市场机制规则制定 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公正转型 [4] - 碳市场建设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我国有意愿和能力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 [5][6] - 完善全国碳市场是展现我国参与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决心的重要举措 [4] 金融创新与市场机制 - 稳慎推进金融机构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建立碳质押 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7] - 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自愿碳市场交易 [7] - 通过丰富交易产品形成多元价格发现机制 拓展主体引入更有效供需信号 增强市场流动性 [8]
甲烷控排成为全球共识,我国将持续推进重点领域甲烷控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08:33
甲烷排放现状与影响 -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其全球增温潜势(GWP)约为二氧化碳的28倍 [1] - 工业革命以来甲烷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率约30% [2] - 2023年全球甲烷排放约5.8亿吨,其中煤炭相关排放达4000万吨 [5][6] 中国甲烷控排进展 - 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重点领域控排行动稳步推进,煤矿瓦斯利用量持续提升 [2] - 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推动甲烷排放因子本土化研究 [2] - 修订《煤层气排放标准》,将禁止排放的瓦斯浓度限值从30%降至8% [2] - 2021-2024年全国煤炭产量181.8亿吨,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66.6% [6] 重点领域减排措施 - 煤矿领域:推动低浓度瓦斯(占总量80%)利用技术研发,但当前经济性不足 [7] - 油气领域:强化泄漏检测与修复,管控油田放空甲烷 [3] - 废弃物处理:提升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管理能力 [3] 减排效益与挑战 - 安全效益显著: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从2010年0.798降至2022年0.044 [6] - 经济挑战:减排技术成本高,煤矿企业利润压缩导致动力不足 [7] - 政策需求:需完善配套政策和减排机制,加强基础科研投入 [7] 未来发展方向 - 构建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智能化监测网络体系 [4] - 强化甲烷与其他温室气体的协同管控 [4] - 通过自愿减排机制促进技术研发创新,提升低浓度瓦斯利用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