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脑内药物递送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脑内药物递送技术研发进入快车道
科技日报· 2025-06-23 01:20
血脑屏障挑战 - 血脑屏障是存在于毛细血管与脑组织之间的特殊保护屏障 将中枢神经系统与全身血液循环分隔开来 确保大脑免受有害物质侵扰[2] - 氧气和脂溶性小分子可自由扩散通过血脑屏障 但大型生物药物如抗体、蛋白质或基因治疗载体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2] - FDA批准的靶向β-淀粉样蛋白抗体药物静脉注射后仅不到0.1%能真正进入大脑 其余被拒之门外[2] 传统给药局限性 - 患者不得不接受高剂量注射以补偿极低的脑部药物渗透率 造成药物浪费并可能引发严重副作用[2] - 即使大分子药物侥幸进入脑脊液 往往只聚集在输送血管周围 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并可能引发炎症或微小出血[2] 新型递送技术突破 - 科学家研发基于转铁蛋白受体机制的脑内"穿梭机" 能够突破血脑屏障 将抗体、蛋白质和基因治疗药物精准送达大脑[1][3] - 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 各类生物制剂都能搭载特制"快递专员"穿越血脑屏障 实现精准投送[3] - 日本JCR制药研发的酶替代疗法于2021年获批 成为全球首款基于该技术的上市药物 用于亨特综合征治疗[3] 临床进展与疗效 - 罗氏开发的trontinemab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 搭载递送系统的抗体清除淀粉样蛋白效率提升3倍[3] - 用药剂量仅需常规疗法的五分之一 且显著降低了脑水肿风险[3] - 科学家正在改造乳腺癌药物曲妥珠单抗的递送系统 让抗体能够直抵常规疗法难以触及的脑部微转移病灶[3] 技术应用扩展 - 递送技术可搭载寡核苷酸类RNA或DNA短链 经特殊设计后可精准抑制致病蛋白[4] - 通过转铁蛋白受体递送的寡核苷酸覆盖实验动物脑部广大区域 显著降低目标蛋白水平[4] - 博德研究所团队改造腺病毒外壳 使其能借助转铁蛋白受体进入大脑 可将功能基因导入脑细胞[4] 新兴技术方向 - 牛津大学团队研究利用天然存在的"纳米邮包"外泌体 经改造后可高效携带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5] - 这些突破性的脑部递送技术研发正进入快车道 未来有望改写医疗格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