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考古新发现
icon
搜索文档
两座边城力证商周早期城市文明
科技日报· 2025-07-11 01:20
考古新发现概述 - 湖北黄陂盘龙城和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两座古城遗迹分别代表商代早中期南方边疆大型城市和西周初期燕国都城 [1] - 两座"边城"与殷墟、丰镐等商周王朝国都相比,代表了不同职能、等级的城市,是深入了解商周早期城市的重要证据 [1] - 盘龙城遗址2024年首次发掘出大型条带状石砌遗迹,琉璃河遗址2019年以来新发现外城壕、外城墙及燕侯家族墓地等 [1] 盘龙城遗址 - 盘龙城遗址考古工作持续十多年,在王家嘴、小嘴、杨家湾等地点开展发掘,并完成全面勘探 [2] - 盘龙城改变了"商文明不及长江"的传统认知,证实了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发展等量齐观 [2] - 考古发现大量高等级遗物,复原了商时期城市聚落空间分布,首次证实存在大规模青铜器专业化生产作坊 [2] - 2024年杨家湾北坡新发现大面积石头垒砌遗迹,表明盘龙城是地区中心性城市,具有较高社会等级 [3] - 盘龙城作为中原王朝向南经略的政治中心性质得到确认,为长江文明溯源提供学术支撑 [3] 琉璃河遗址 - 琉璃河遗址是西周初期燕国都城,北京地区最早的城市文明源头,被誉为北京"城之源" [4][5] - 新发现外城壕和外城墙,城址规模从不到60万平方米扩大到约百万平方米 [5] - 发现含"太保墉匽(燕)"铭文的5件青铜器,证明燕都由西周重臣召公营建 [5] - 内城中心发现面积超过2300平方米的二号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可能为燕侯宫所在地 [6] 考古技术与方法 - "90后"成为考古主力,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整合遥感、航空摄影、勘探和发掘成果 [7] - 琉璃河遗址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勘探80余万平方米、发掘3400平方米,所有空间信息上传至系统核对 [8] - 盘龙城绿松石镶金饰件通过X光扫描技术发现关键菱形饰,证实文物完整性 [9] - 新技术应用打破学科壁垒,提升考古工作效率和视野 [9]
三重壕真的“壕” 我国考古发现5000年前基建狂魔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1 10:55
考古发现概况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将于4月24日从20个参评项目中揭晓 反映中国考古事业基本面并为探寻中华文明提供时代答案 [1] -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是20个参评项目之一 首次发现史前时期三重接近方形布局的大型围壕 [1] 遗址规模与结构 - 寺洼遗址确认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级别最高的马家窑文化中心性聚落 [1] - 三重围壕平行分布且呈直角转弯 形制布局规整 每条围壕口部宽约9至11米 [7] - 围壕东西长约600米 南北宽约450米 与断崖、山沟共同围成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空间 [7] - 三重围壕外发现疑似道路、大面积人工堆土和其他遗存 使聚落总面积扩大至近百万平方米 [11] - 周边分布数十处时期相同、规模不一的遗址 共同构成马家窑文化聚落群 [11] 文化特征与历史意义 - 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000至4000年 分布范围覆盖黄河上游及支流流域 包括甘肃、青海、宁夏等六省区 [2] - 三重围壕的发现彰显遗址高等级和规划性 是史前时期首次发现的直角拐弯三重壕结构 [5] - 该工程需要高度组织化社会才能完成 表明5000年前社会已发展到相当程度 [9] - 研究填补了黄河上游文明探源的重要空白 此前该区域仅知大概时空框架 而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研究较充分 [13] 发掘工作背景 - 寺洼遗址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山村 拥有丰富马家窑文化遗存 [4] - 2018至2024年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7次发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