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源

搜索文档
八大“国字号”活动领衔2025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打造文化盛宴
郑州日报· 2025-07-23 00:56
黄河文化月活动概况 - 2025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核心主题,深度融合"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定位,通过"国字号"活动引领、文化遗产保护、群众参与互动三大板块打造文化盛宴 [1] - 活动自2021年起推出,是郑州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已成为郑州的"文化名片" [1] - 2025年活动将集中呈现12项重点活动及十大群众文化项目,全方位展现郑州文化底蕴,助力打造黄河古都群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1] "国字号"活动矩阵 - 本届文化月共引入8项国家级重磅活动,数量与层级创历年新高 [2] - 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美声)、古筝、管乐(铜管)全国选拔赛于6月7日至14日在郑州举办,拉开活动序幕 [2] - 第十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将吸引全国170支团队、5000余名4至16岁少年儿童参与,预计带动2万名观众及陪同人员汇聚郑州 [2] - "唱响黄河"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届全国声乐展演将汇集120余位全国知名歌唱家以"黄河"为主题献唱 [2] 文化传播创新 - 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已连续举办两届,累计吸引4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诗词与传统文化等议题展开研讨,提出AI技术赋能传播等实践方案 [3] - "天地之中·'镜'界郑州"全国摄影展、全国网络文学采风创作活动、"秀我中国"创作者大会等活动将从影像、文学、新媒体等多元维度创新黄河文化传播载体 [3] - 2025微博文化之夜活动将联动敦煌、龙门、云冈、麦积山石窟等文化IP,探讨中华文明瑰宝的保护与出海路径 [5] 文化遗产保护 - "裴李岗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聚焦新石器时代考古成果,揭示郑州在早期文明进程中的核心地位 [4] - 郑州商城与夏商文明暨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将迎来国内外夏商文化研究学者50人,深化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都城核心地位的认识 [4] - 同步策划郑州商城遗址书院街贵族墓地等考古成果展,推动学术资源向公众教育转化 [4] 群众文化活动 - 十大群众文化活动涵盖舞蹈、合唱、戏曲、书画、太极拳等,覆盖城乡社区,搭建文化惠民桥梁 [6] - 山河艺术节·中国戏剧梅花奖精品展演计划推出102场中外文艺演出,组织36场公共活动,打造"郑州有戏"惠民文化品牌 [6] - 2027年第十一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终评及颁奖活动将落地郑州,本届文化月已启动前期预热 [6] 活动战略意义 - 活动通过国家级活动与在地文化资源的深度耦合,为郑州建设人文之城注入新动能 [7] - "学术研讨+大众参与""传统底蕴+现代表达"的双轨模式彰显中华文明探源的严肃性同时激发城市文化活力 [7] - 郑州正以黄河文化为纽带,加速构建"立足中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文化传播格局 [7]
三重壕真的“壕” 我国考古发现5000年前基建狂魔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1 10:55
考古发现概况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将于4月24日从20个参评项目中揭晓 反映中国考古事业基本面并为探寻中华文明提供时代答案 [1] -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是20个参评项目之一 首次发现史前时期三重接近方形布局的大型围壕 [1] 遗址规模与结构 - 寺洼遗址确认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级别最高的马家窑文化中心性聚落 [1] - 三重围壕平行分布且呈直角转弯 形制布局规整 每条围壕口部宽约9至11米 [7] - 围壕东西长约600米 南北宽约450米 与断崖、山沟共同围成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空间 [7] - 三重围壕外发现疑似道路、大面积人工堆土和其他遗存 使聚落总面积扩大至近百万平方米 [11] - 周边分布数十处时期相同、规模不一的遗址 共同构成马家窑文化聚落群 [11] 文化特征与历史意义 - 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000至4000年 分布范围覆盖黄河上游及支流流域 包括甘肃、青海、宁夏等六省区 [2] - 三重围壕的发现彰显遗址高等级和规划性 是史前时期首次发现的直角拐弯三重壕结构 [5] - 该工程需要高度组织化社会才能完成 表明5000年前社会已发展到相当程度 [9] - 研究填补了黄河上游文明探源的重要空白 此前该区域仅知大概时空框架 而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研究较充分 [13] 发掘工作背景 - 寺洼遗址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山村 拥有丰富马家窑文化遗存 [4] - 2018至2024年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7次发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