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壕真的“壕” 我国考古发现5000年前基建狂魔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4-21 10:55
考古发现概况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将于4月24日从20个参评项目中揭晓 反映中国考古事业基本面并为探寻中华文明提供时代答案 [1] -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是20个参评项目之一 首次发现史前时期三重接近方形布局的大型围壕 [1] 遗址规模与结构 - 寺洼遗址确认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级别最高的马家窑文化中心性聚落 [1] - 三重围壕平行分布且呈直角转弯 形制布局规整 每条围壕口部宽约9至11米 [7] - 围壕东西长约600米 南北宽约450米 与断崖、山沟共同围成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空间 [7] - 三重围壕外发现疑似道路、大面积人工堆土和其他遗存 使聚落总面积扩大至近百万平方米 [11] - 周边分布数十处时期相同、规模不一的遗址 共同构成马家窑文化聚落群 [11] 文化特征与历史意义 - 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000至4000年 分布范围覆盖黄河上游及支流流域 包括甘肃、青海、宁夏等六省区 [2] - 三重围壕的发现彰显遗址高等级和规划性 是史前时期首次发现的直角拐弯三重壕结构 [5] - 该工程需要高度组织化社会才能完成 表明5000年前社会已发展到相当程度 [9] - 研究填补了黄河上游文明探源的重要空白 此前该区域仅知大概时空框架 而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研究较充分 [13] 发掘工作背景 - 寺洼遗址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山村 拥有丰富马家窑文化遗存 [4] - 2018至2024年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7次发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