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自治与互助

搜索文档
一帘一纸一盏灯:藏在细节里的民生温度
新华社· 2025-09-06 23:38
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恒通社区自2021年起与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达成"窗帘之约" 通过每日晨拉晚关窗帘方式实现平安报备 该模式因契合老人隐私需求且操作简便 已从基层"土办法"升级为多地借鉴的标准化服务方案[1] - 合肥市包河区观湖社区针对高层住宅巡查盲区问题 推出"灯光有约"守护计划 为空巢老人阳台安装无线遥控灯 形成1户老人与至少2户志愿者家庭结对的"1+2"邻里守望模式 通过约定时段亮灯实现隔窗安全监测[4][5] - 包河区分路口社区推行"晨安365"项目 通过为空巢老人配备每日需撕页的晨安日历 以"不打扰"方式实现日常安全确认 若未按时撕页则触发社区人员主动上门核查机制[7] 政策支持与推广实施 - 安徽省2025年30项民生实事安排方案明确要求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合肥市于2024年4月全市推广"窗帘之约"经验 鼓励社区以党建引领融合志愿者及爱心企业等多元力量开展因地制宜创新[3] - 政策推广强调非照搬模式 城市社区通过代扔垃圾、代收快递等日常服务关注老人动态 单位小区利用熟人优势开展散步搭子、上门问诊 农村地区则采用开门约定方式满足分散居住老人的生产生活需求[5] - 合肥市委社会工作部要求通过悬挂标识物、约定起居信号及安装智能监测设备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 目前全市已有1.3万户家庭纳入服务范围 2.2万名志愿者及2600余支服务队参与实施[5][7][8] 社会成效与群众参与 - 基层创新模式有效激发群众自治积极性 窗帘开合、灯光明暗及日历撕页等日常举动构建起互助式养老守护网络 使养老服务呈现"双向奔赴"特性并持续优化服务响应机制[4][7] - 观湖社区作为城市新区典型 其1.3万居民中40%为随迁老人 通过灯光守望计划显著提升高层住宅安全监测效率 解决传统上门走访存在的盲区与延迟问题[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