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财政困局
icon
搜索文档
北美观察丨7年再停摆:美财政困局与制度痼疾的恶性循环
央视新闻· 2025-10-01 06:27
政府停摆历史与模式 - 自1980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已发生14次停摆 [4] - 停摆持续时间从数天至一个多月不等,其中2018至2019年停摆长达35天,为史上最长 [4] - 历次停摆造成的经济损失从几亿美元到上百亿美元不等,累积规模惊人 [4] 重大停摆事件的经济影响 - 2013年停摆16天,导致当季经济增长蒸发数十亿美元,消费者信心骤降,股市波动加剧 [4] - 2018至2019年停摆造成美国经济约110亿美元损失,其中30亿美元无法追回 [4][11] - 停摆导致政府承包商现金流断裂,保险和住房贷款审批延后 [4] 停摆对行业与服务的具体冲击 - 旅游、航空、科研、国防承包等与联邦采购密切相关的行业首当其冲,小企业资金链尤其脆弱 [5] - 航空安全部门无薪停工引发航班延误和安全隐忧,FDA药品审批排期被整体推迟 [4][11] - 签证移民审批、科研经费停发、食品审查等公共服务陷入长期积压 [11] 停摆的长期与隐性成本 - 预算不确定性导致政府机构在长期项目上谨小慎微,关键岗位人才流失 [5] - 公众对国家治理效能的信任感被消磨,公共部门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下降 [5][11] - 官方所称的“停摆后经济活动会反弹”并不完全成立,部分产出损失无法弥补 [5] 政府停摆的制度性原因 - 美国预算制度脆弱复杂,需在每个财年前通过十二项拨款法案,程序烦琐易导致“断粮” [12] - 政治极化和党内否决少数使拨款提案易被附加象征性议题,导致僵局 [12] - 国会长期依赖“救火式”的临时拨款,导致长期财政规划和结构性改革被推迟 [12] 当前僵局的潜在走向 - 最大概率结局是短期停摆后,在民意与市场压力下达成临时过渡协议 [14][15] - 若僵局超过两周,经济损失将迅速扩散,逼迫中间派推动妥协 [15] - 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长期停摆与结构调整,但政治与市场代价极高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