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骗局

搜索文档
中老年人网购记录比出轨截图还炸裂
商业洞察· 2025-08-21 09:23
中老年网购行为特征 - 中老年群体热衷购买低价小商品 包括1分钱两提卷纸[14] 1元厨房三件套[16] 1元电饭锅[17] 38元自行车[20] - 偏好直播间"限量福利"营销模式 易受主播话术影响购买三无产品[13][47] 例如169元6瓶的"茅台"[29] 20元"聪明水"[31] 防癌水杯[33] - 购买品类呈现猎奇化特征 涉及200kg大粪[37] 活体孔雀蜜蜂[35] 上万元古风凉亭[41] 甚至线上购房[44] 中老年消费心理机制 - 成长于物质匮乏年代 形成"贪便宜"消费惯性 例如购买100斤食用盐[27] 20元掉渣裤子[25] - 存在健康焦虑与科技崇拜 易被"国际专利""宇航员同款"等概念吸引[30][33] 坚信高价保健品功效 - 社交隔离与时代脱节加剧网购依赖 通过消费获取归属感[56] 退货率低因不懂操作与面子顾虑[51] 直播电商行业乱象 - 商家针对性设计营销话术 利用免密支付诱导中老年消费[51] 伪造A4纸正品证书[33] - 平台监管存在漏洞 三无/有毒有害商品流通无阻[48] 部分商家专攻中老年市场因"生意最好做"[49] - 虚假宣传问题突出 出现"山西产土耳其醋"[27] "辐射超标防癌手串"[33]等伪劣商品 代际冲突与社会影响 - 子女担忧父母消费安全 但沟通方式易被误解为指责[54][56] - 家庭空间被低价商品侵占 全屋弥漫劣质气味[27] - 中老年消费能力被低估 实际具备万元级购买力[41][44] 退休金过万群体规模可观[4]
网购骗局又见新型“套路”:退货未成,险“倒赔”十五万
贝壳财经· 2025-07-09 13:13
新型网购诈骗手法 - 诈骗分子通过网售劣质商品引发退换货需求,以扫码入群退赔为由诱导消费者进入"刷单返利"或"投资理财"聊天群 [1][2] - 诈骗群内发布"看短剧赚零花钱"、"刷剧得返利"等高回报广告吸引受害者 [1] - 典型案例中受害者购买8.8元电扇后,因质量问题联系客服,被诱导取现15万元准备线下寄送以开通"刷剧盈利"权限 [2] 诈骗实施过程 - 诈骗分子提供虚假售后服务卡,要求扫描二维码加入特定群组 [1] - 群内"导师"逐步诱导受害者进行大额资金操作 [2] - 诈骗完成后相关网店迅速注销,切断追查线索 [2] 消费者防范建议 - 建议通过正规网购平台官方渠道进行售后维权 [3] - 警惕商家提供的非官方客服渠道及高回报承诺 [3] - 避免轻信所谓"客服人员"的花言巧语,防止落入诈骗圈套 [3]
网购出现了“新骗局”,10个人9个人上当,别再往陷阱里面跳了!
新浪财经· 2025-06-13 00:23
网购消费趋势 - 年轻人主要依赖网购方式购物 因其便捷省时且价格相对便宜 [1] - 退换货政策成为消费者选择网购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网购行业现存问题 预售模式 - 商家普遍采用预售模式 仅制作样衣并根据订单量生产以控制成本 [7] - 部分商品预售周期长达3个月 导致季节性商品错过使用时效 [9] - 预售商品存在质量不稳定问题 消费者等待后可能收到货不对板商品 [10][11] 直播带货乱象 - 直播间展示商品使用定制样衣 实际发货商品材质与展示品存在差异 [15][17] - 主播过度使用美颜滤镜特效 导致商品颜色版型与实物严重不符 [19] - 建议消费者参考真实买家评论并优先选择含运费险商品 [21] 古着服装隐患 - 部分直播间销售的"孤品"实为未经消毒处理的二手衣物 [25][27] - 此类服装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可能引发皮肤过敏或健康问题 [28][30] 低价促销陷阱 - 0.1元秒杀商品多为无品牌或劣质产品 存在安全隐患 [34][36] - 低价塑料水杯可能使用回收材料 卫生纸等日用品质量不达标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