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转型基金

搜索文档
建材行业稳增长方案对水泥影响几何?
2025-09-26 02:28
**行业与公司** * 建材行业 特别是水泥行业[1][2][11] * 涉及企业包括大企业(如华新)和地方性中小企业[12] **核心观点与论据:政策影响与行业治理** * 2025-2026年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核心目标是恢复行业向好并提升盈利水平 该政策从国家层面支持行业反内卷 提振了地方协会和企业信心 使其能无顾虑地继续开展行业自律和错峰生产工作[2][11] * 水泥超产治理要求企业在2025年底前对超出备案产能制定置换方案 截至9月24日全国通过置换已出清5500万吨产能 新增2000多万吨(其中9月新增800万吨) 预计四季度将有更多无产能公示[3][4]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分配从与产品产量挂钩改为与产能挂钩 管理模式更加严格 促使企业更注重实际生产中的碳排放控制[5] * 完成超产治理后 预计水泥行业总熟料产能将降至15亿吨左右 提升行业整体利用率约15至20个百分点至70%左右 部分省份(广东 安徽 浙江 江苏 湖北)利用率或达80%以上 减少错峰生产需求[6][12] * 2026年是超产治理关键第一年 正式开始不允许超产 但可能出现因地方政府监管力度不一导致的阶段性混乱[14] * 2027年后行业进入总量管控阶段 将严格限制超出批复产能的行为 不再允许通过超生产来获取更多碳配额[10] **核心观点与论据:绿色低碳转型与成本结构** * 绿色低碳转型基金(去产能基金)将以区域性方式启动 可能从云南 贵州等产能过剩地区开始 由企业自行组建 通过幸存企业每销售一吨水泥收取一定金额来补偿退出产能的企业[8][9] * 2025年是水泥行业纳入碳排放管控体系的首个履约年 初期政策宽松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成本差异不大[12] * 到2027年进入更严格的总量和强度双控阶段后 前期投入降碳的大企业(如华新)因排放控制较好 成本优势将显现 而投入较少的地方性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多挑战[12] **其他重要内容:价格、盈利与监管** * 当前水泥价格疲软主要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 行业自律及错峰生产配合程度 例如西南地区因错峰执行好提价顺利 而长三角因江苏执行不好导致价格未恢复[13] * 预计四季度各区域会不断推涨价格 大部分区域四季度盈利环比三季度将改善 但难以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长三角吨毛利预计可上涨二三十元 西南地区已大幅推涨[18][19] * 对超产行为的监控将通过水泥熟料在线监测系统(误差控制在3%以内)进行试点 未来可能与环保部系统对接并进行数据交叉验证[17] * 市场监管总局(管理生产许可证换发)和各省工信厅是除环保部门外的重要监管力量 可通过限制生产线作为置换指标等方式进行监管[15][16] * 实际熟料产能为22亿吨 但合规批复产能为16.3亿吨 劣势产能指标交易价格已涨至60元/吨左右[12] * 行业协会在错峰生产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行业自律[11] * 对于未在2025年底前完成置换公示的企业 理论上明年将失去机会 但工信部可能因特殊情况延长窗口期 否则明年将面临更严格的环保和能源评估要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