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空间规划
icon
搜索文档
积极探索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经济日报· 2025-08-13 22:05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是衡量城市生态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也是保证城市韧性的重要因素,能够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与恢复能力 [1] - 生物多样性既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增进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关键要素 [1] - 生物多样性为生态旅游、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赋予资源支撑,促使城市经济朝着低碳化方向发展 [1] 我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展 -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首次将"城市生物多样性"作为重要事项进行战略部署,明确目标要求和具体任务 [1] -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广东潮州市等地制定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深圳、青岛等城市修订本地规划,政策体系更加完备 [1] - 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融入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评定体系,上海市提出"生境花园"建设理念,济南市探索创建生态廊道桥 [1] 当前面临的挑战 - 部分城市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程度不够,蓝绿空间分布零散且缺乏连通性 [2] - 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尚未实现全域覆盖,难以为保护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2] 强化科技赋能的措施 - 加快构建覆盖全域的智能监测网络,运用遥感技术、传感器及人工智能算法对生物群落展开即时追踪和系统性分析 [2] - 打造城市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整合监测数据、科研成果及生态信息资源,利用云计算和数据分析工具挖掘数据价值 [2] - 运用基因技术研究珍稀濒危物种,开发人工繁育技术,完善种群结构、提升品质水平 [2] 深化多元共治的举措 - 构建跨部门合作机制,明确职责边界,避免监管盲区或职能重叠 [2] -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利用听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拓宽社会意见表达渠道 [2] - 以政策激励引导企业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发展战略规划,对主动开展保护工作的予以支持 [2] - 促使社会组织在科普宣传、志愿活动等方面担当桥梁角色,降低公众参与门槛 [2] 融入空间规划的方案 -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纳入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转化为刚性约束指标 [3] - 优化设计生态廊道网络,整合公园、湿地、林地等关键节点,塑造连续完整的生物迁徙通道 [3] - 创建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开发强度分区机制,在城市更新项目中预留生态保育空间 [3] - 健全规划环评制度,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归入项目审批前置程序,构建规划执行效果的动态监测与反馈体系 [3]
一图读懂|顺义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部分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6 07:04
规划定位与战略目标 - 天竺综保区定位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和"两区"建设、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3] - 总体目标是建设服务贸易特色鲜明的综合保税区、城绿交融的机场北门户、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首都对外开放新高地[6] - 规划范围包括1个建设主导街区和1个生态复合街区,总用地面积936.89公顷[3] 产业转型与空间布局 - 推动从传统出口加工和贸易物流向服务贸易、消费服务、保税研发等功能转变[6] - 形成"一核五片,带多廊"的空间结构,打破物理围网封闭格局,增加面向城市侧的卡口[6][7] - 构建"3+1"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医疗健康、文化贸易、升级型消费和临空型保税供应链服务[9][10] 空间品质与景观规划 - 以机场跑道起降视域为重点,全面提升机场俯瞰景观体验,形成"首都门户,国际风尚"风貌特色[11][12] - 规划建设两大郊野公园和三大生态景观带,完善景观廊道和公共空间设计[12] - 加强第五立面系统管控,突出郊野公园大地景观特色,优化夜景照明和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12] 配套设施与服务保障 - 配置1处街区服务中心和5处产业会客厅,提供文化、体育、医疗、餐饮、物流等综合服务[14] - 构建交通、城市安全与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推进韧性、安全、智慧城市建设[14] - 结合京密路建设和集体建设用地腾退,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林地整治和郊野公园建设[16] 实施推进与土地管理 - 设立指标流量池,在时间上有序释放、在空间上精准投放建设指标[7] - 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对城镇开发边界进行局部优化[7] - 形成近期项目实施清单,有序推动二期围网内三大设施建设和存量用地更新[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