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icon
搜索文档
高精尖气象科技助力农业生产(瞰前沿)
人民日报· 2025-07-11 22:04
气象监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采用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仪和作物长势自动观测仪,结合智能网格预报数据提供未来10天灌溉期和灌溉量预报,并通过APP推送给农户 [2] - 2024年低功耗智能控制设备与节水灌溉技术深度耦合,实现无人自动灌溉模式,自动定时定量灌溉 [2] 智能气象观测设备与网络 - 全国田间布设智能小气候观测站,配备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物候自动观测仪、高光谱辐射观测仪,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并预警干旱、病虫害等 [3] - 气象部门联合无人机与卫星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动态感知农田温湿度、土壤墒情等参数 [3] - 全国建成300个物候自动观测站和300个区域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 [3] 精准预报与灾害预警 - 河南新乡市"中原农谷"高标准农田开展冬小麦干热风防控试验,按气象信息采取防灾措施的地块冬小麦千粒重提高1.5至1.9克 [4] - 气象部门针对20余种农业气象灾害开展"分作物、分灾种、分区域"风险预警,通过短信、电视平台推送信息 [5] - 国家气象中心建立17种灾害全国性数据库,构建9种作物气象灾害评估指数,绘制10年、50年、100年一遇风险等级分布图 [6] 卫星与雷达技术应用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联合多省气象局应用卫星遥感监测冬小麦成熟期和收获进度,完成2025年度主产省冬小麦和油菜遥感制图 [7] - 天气雷达可监测迁飞性虫害的密度、飞行速度和方向,结合高空风场数据预估虫群降落区域,实现精准防治 [8] -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天气雷达监测网,覆盖害虫主要迁飞路径,提供种群数量、类别和迁飞轨迹数据 [8]
我国拟规划建设10个国家级林火防控实训基地
新华社· 2025-06-07 13:24
林火防控体系建设规划 - 我国拟规划建设10个国家级林火防控实训基地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1] - 2025至2027年将推动"智能林火防控"交叉学科设立 纳入AI预警和无人机灭火模块[1] - 同期计划实现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超过80%[1] - 2028至2030年将研发智能化火灾预测系统 林火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5%[1] - 同期计划建立覆盖全国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并主导制定3至5项国际林火防控标准[1] - 2031至2035年目标建成全球林火风险管理创新中心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与培训[2] 行业组织发展 -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森林草原火灾风险管理分会正式成立[1] - 该分会将搭建专业救援队伍与志愿者队伍的交流协作平台[2] - 分会将统筹推进森林草原防火灭火专职、兼职、志愿队伍建设[2] - 分会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新批准成立的分会[2] 行业转型与创新 - 自2018年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以来 我国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御"转型[1] - 分会成立是响应国家灾害风险要精准防控的重要举措[2] - 分会将加强跨学科协作、成果转化以及科普和国际合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