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畜牧业

搜索文档
数字身份证”、保险托底……山东特色畜牧业如何长出“金链条
齐鲁晚报网· 2025-08-22 00:46
核心观点 - 山东省特色畜牧业通过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和协同模式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产业链产值达1680亿元 形成"科技打底-链条增值-协同兜底"的特色发展路径[1][2] 科技赋能养殖升级 - 运用数字技术实现精准养殖 如山东纽澜地何牛公司为每头黑牛配备数字身份证 实时记录生长数据并智能调控养殖环境[4] -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 枣庄黑盖猪通过科技保种从濒危恢复至存栏原种母猪500余头 公猪40头 并联合科研院所培育生长指标更优的新品系[3] - 科技应用覆盖全环节 包括智能监控系统 精准饲料配方等 颠覆传统畜牧业传统形象[3][4] 产业链价值提升 - 朗德鹅产业通过精深加工实现附加值提升逾10倍 开发60余种产品带动企业年产值达3.64亿元 临朐县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80亿元[6] - 临沂肉兔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开发10余种新型产品 全产业链年产值超20亿元[6] - 蒙阴蜂产业延伸至深加工和文化旅游领域 实现"蜜蜂+"跨界发展[6] 协同发展模式 - 单县创新"政府+银行+保险+农担"模式 为肉羊养殖提供风险保障 每只羊保费40元中财政补贴28元 最高赔偿1000元/只[7] - 临朐推广"企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农户"模式 龙头企业提供统一服务 农户单个养殖棚年收入可达近40万元[7] - 构建政府搭台 企业主导 农户参与的产业生态网 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