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 共筑大湾区发展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5:54
会议背景与参与方 - 2025年第三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由广东省贸促会等机构主办,惠州市贸促会承办,120名代表参会包括57家机制成员单位及政府机构代表[1] - 会议机制自2024年启动后已在广州南沙、香港等地召开四次,推动三地企业规则对接与产业合作[3] - 会前组织考察大亚湾区新兴产业链,参访敏华家具和洲明科技两家千亿级产业生态代表企业[3] 政府与机构战略方向 - 广东省贸促会提出未来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及未来产业布局[4] - 惠州市强调以产业平台、交通体系、科创能力等六大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6] - 中国欧盟商会指出大湾区融合可双向利用中欧资源,欧洲企业可借助中国供应链服务全球市场[9] 产业协同与科技创新路径 - 广东高智研究院倡议构建政府-企业-高校六位一体创新体系,借鉴旧金山、东京经验打造"两廊两点"科创布局[7] - 澳门纺织商会建议优化区域分工(珠三角制造/香港品牌/澳门推广),建设数字供应链并开发新材料[7] - 香港贸发局提出以AI产业链协同打造"港澳研发-广东制造-全球销售"新范式[7] - 洲明科技2023年实现LED显示屏、租赁屏及XR虚拟拍摄三项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完成向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9] 企业实践与挑战 - 敏华家具依托大亚湾基地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未来聚焦产品创新与智慧零售战略[9] - 九惠制药指出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知识产权保护困境,呼吁构建专利保护网与协同机制[7] - 香港厂商联合会强调三地制度文化差异是协同难点,需创新政策解读方式[9] 后续行动计划 - 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计划于2025年9月在广州举行,由三地政府共同主办[10] - 会议机制将持续深化规则对接与产业协同,塑造开放包容的大湾区工商文化[12]
广东省贸促会会长陈小锋:加强三地工商对接,涵养湾区城市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2:36
外贸表现 - 广东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1] 产业合作方向 -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包括家电、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 通过应用先进技术优化产品性能和质量 [2]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 强化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2] - 布局未来产业 瞄准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赛道 整合制造、科研、人才、金融优势 [2] 区域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外贸规模持续增长 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1] - 大湾区具备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的基础条件 [1] - 会议机制旨在推动三地工商对接融合 已在广州、东莞、香港、珠海等地举办活动 [2]
副市长段致辉:惠州加速迈向“双万”城市,打造广东新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2:36
城市经济与产业基础 - 2024年全市GDP突破6000亿元 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 [1] - 实时人口近1000万人 开发强度仅11.93% 每年推出工业用地超1万亩 [1][2] - 打造"3+7"现代产业园区 包括3个国家级园区和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 [1] 重点产业园区发展 - 大亚湾石化区连续6年蝉联中国化工园区30强榜首 为国家级绿色园区 已落户项目114宗 总投资超3250亿元 [1] - 仲恺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排名前列 中韩(惠州)产业园为全国三大中韩产业园之一 [1] 产业集群布局 - 形成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南北联动"格局 大亚湾石化区炼化一体化规模全国领先 [2] - 电子信息产业汇聚TCL、德赛、亿纬锂能、胜宏科技等龙头企业 联动广深莞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2] - 生命健康产业保持蓬勃发展势头 围绕"2+1"现代产业集群建设 [2] 区域战略定位 - 惠州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 加速迈向万亿经济总量和千万人口特大城市 [1] - 致力于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拥有便捷交通体系和优越营商环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