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旅游

搜索文档
服贸会“海淀之夜” 26家机构成为海淀区全球服务合作伙伴
环球网· 2025-09-13 09:14
活动概况 - 2025年服贸会"海淀之夜"活动于9月12日晚在颐和园举行 主题为"海光凝夜 淀时成金" [1] - 活动首次走进颐和园 已连续举办5届 是海淀区展示营商环境与吸引力的重要平台 [3] - 现场参会人数超200人 包括16国驻华使馆代表及10余家国际商协会 [14] 政策发布 - 发布《2025年海淀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工作方案》等八项重磅政策 [9] - 聚焦人才引进、技术攻关、出入境便利、金融保险、国际合作等领域 [9] - 针对青年人才推出安居补贴、创业管家、百亿基金与10万平免费空间等十条措施 [9] - 实施"扬帆・海境"十条出入境便利措施 在新加坡设立海外创新加速器 [9] - 创新全周期科技保险服务体系 每年提供超35亿元风险保障 最高给予300万元保费补贴 [9] 经济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海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36.8亿元 同比增长6.9% [9] - 着力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 [9] 科技创新展示 - 文化科技融合展区展示四足机器狗、高精度机械手、银河太空舱等尖端产品 [5] - 四足机器狗可完成握手、跳舞、快走、翻跟头及背重物等动作 [5] - 高精度机械手可进行"剪子包袱锤"互动、手指舞及剪纸、绘画、冲调咖啡、弹钢琴等精细任务 [5] - 全球首个深度融合文化遗产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科技的银河太空舱正式亮相 [5] - 银河太空舱由Galbot机器人实现24小时全自主运营 支持多语言语音接待、下单支付、商品抓取取送等全流程服务 [6] 中关村综保区创新 - 推出电子围网"固定哨兵"+机器狗"移动哨兵"的智慧监管模式 [12] - 通过"五线算法"精准识别、"多网传递"秒级推送、"数字孪生"闭环复现技术 [12] - 实现无缺失、无接触、无盲区式海关快速响应处置 [12] - 未来将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领域 构建"1+5+N"科创出海护航服务体系 [13] 国际合作拓展 - 授予26家机构"海淀区全球服务合作伙伴"称号 [1][14] - 包括6家金融机构、6家专业服务机构、4家跨国企业、3家国际商协会、4家出海服务企业及3家科技服务企业 [14] - 合作伙伴涵盖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德勤咨询、通标标准、欧中企业联合会、敦煌网、巢生实验室等机构 [14]
全国游客在汉热衷沉浸式“科技游”
长江日报· 2025-08-18 01:36
科技文旅消费趋势 - 武汉暑期科技游持续升温 融合科技元素和互动体验的文旅场馆成为亲子家庭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1] - 武汉规划展示馆免费开放的地铁模拟驾驶舱、飞机模拟器、绿道骑行VR体验区前排起长队 其中开飞机项目尤其火爆需增派志愿者维持秩序并派发号码牌 [2] - 中国建筑科技馆的火星展吸引全省乃至省外小学生 观众可操控火星采矿车、搭建火星砖房、在虚拟影厅乘坐观光飞船穿越红色峡谷 [3] 科技场馆运营数据 -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厅的机器人表演吸引全国游客 目前接受团队预约小程序申请 今年以来已接待5000多名团队游客 [6] - 武汉规划展示馆三楼设有1200平方米总体规划模型沙盘等比例还原武汉地标 配合光影秀带来强烈视觉冲击 [2] - 光谷发布科技文旅地图及8条精品线路 将空轨、科技馆等串联成线成为研学游热门打卡地 [4] 科技体验项目特色 - 孩子们在龙泉山空轨基地拼装专属光子号模型 近距离观看空轨列检库设备并探秘智能调度系统 [6] -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孩子们开放量子通信知识讲解 武汉超算中心及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展示智慧大脑 [6] - 电鹰科技公司展厅展示工业级无人机 新思科技公司芯片科普展讲解电子心脏在手机电脑汽车机器人的应用 [6]
旅游业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发布——看中国旅游的创新与突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1 00:1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 [1] - 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1] - 五一假期全国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3] 政策与市场活动 - 文化和旅游部4月启动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包含五一消费周、工会助力措施及气象旅游路线推荐 [2] - 各地结合节假日举办特色消费促进活动,推广演出/影视/赛事/非遗旅游等融合模式 [2] - 多地政府推出"宠客"服务:重庆荣昌开放机关食堂、江苏东海推出游客套餐、武汉免费开放机关停车场和卫生间 [3] 科技创新与业态升级 - 浙江乌镇融合非遗与科技,提供AI摄影、机械臂写福、机器人拜年等体验 [4] - 陕西延安红街通过军事沙盘模拟、互动射击等科技手段增强红色旅游体验 [4] - 南京博物院利用VR技术打造《坤舆万国全图》沉浸展,实现720°全景交互 [5] - 湖北光谷空轨、湖南AI"口袋导游"、贵州VR观星等科技项目成为暑期旅游热点 [5] 入境旅游新趋势 - 上海1-5月入境游客中90后/00后占比超40%,东南亚青年偏好美妆时尚,欧美青睐非遗手作,日韩关注二次元衍生品 [6] - 深圳华强北日均接待超7000名外国游客,智能手表/耳机/无人机成为热门购物选择 [7] - 成都人民公园等生活化场景成为外国游客体验"中国式生活"的重要目的地 [8]
看中国旅游的创新与突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0 22:54
旅游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 [2] - 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2] - "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4] 政策支持与消费促进 - 文化和旅游部4月启动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包括"五一"消费周系列活动 [3] - 全国总工会发布工会助力职工消费措施,中国气象局发布旅游路线,金融机构及平台推出惠民措施 [3] - 各地结合节假日举办特色消费促进活动,推广演出、影视、赛事、非遗等特色旅游模式 [3] 服务创新与体验提升 - 重庆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面向游客开放,提供实惠本土美食 [4] - 江苏东海县政府食堂推出"游客套餐",武汉市政府开放机关内部停车场和卫生间 [4] - 中国旅游研究院强调生活感与情绪价值成为文旅目的地重要吸引力 [4] 科技融合与业态创新 - 浙江乌镇景区融合非遗与科技,推出AI交互体验、机械臂咖啡、机器人拜年等项目 [6] - 陕西延安红街通过军事沙盘模拟、互动射击等科技手段增强红色旅游体验 [6] - 南京博物院利用VR技术打造《坤舆万国全图》沉浸展,入选省级优秀案例 [7] - 武汉光谷空轨基地、湘潭彭德怀纪念馆AI系统、贵州天眼VR观星等科技项目成为暑期旅游热点 [7] 入境旅游市场表现 - 上海入境游客中90后、00后占比突破40%,东南亚青年偏好美妆时尚,欧美青年青睐非遗手作,日韩青年关注二次元衍生品 [8] - 深圳华强北日均接待超7000名外国游客,智能手表、耳机、无人机等科技产品受欢迎 [9] - 成都人民公园等生活化场景成为外国游客体验"中国式生活"的重要目的地 [10] 区域特色发展案例 - 贵州黔西市林泉镇海子社区打造湖畔民居、生态农业园等乡村景观 [1] - 安徽芜湖市繁昌区峨山镇东岛村出现特色"村咖"吸引骑行爱好者 [1] - 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 [1]
武汉“科技游”持续升温,多元场景成暑期消费新引擎
长江日报· 2025-08-05 08:40
武汉科技文旅市场热度 - 暑期武汉科技游持续升温 融合科技元素和互动体验的文旅场馆成为亲子家庭和游客打卡首选[1] - 光谷发布科技文旅地图及8条精品线路 串联光谷空轨 湖北省科学技术馆 中国建筑科技馆等场馆形成热门研学打卡地[6] - 武汉举行"暑期第一站 打卡大武汉"研学游活动 推出赛博武汉·科技探索之旅 包含高校科研机构游学 三大夏令营产品丰富市场供给[9] 重点场馆运营情况 - 武汉规划展示馆免费开放 成为热门体验地 畅达交通展区地铁模拟驾驶舱 飞机模拟器 VR骑行体验区排起长队[2][3] - 中国建筑科技馆"走 去建设火星"硬科幻展火爆 观众可操控火星采矿车 搭建火星砖房 体验虚拟影厅观光飞船[5] -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厅机器人表演吸引全国游客 今年以来接待团队游客超5000人[6][8] 科技互动体验项目 - 武汉规划展示馆设有1200平方米总体规划模型沙盘 等比例还原武汉地标 配合光影秀带来视觉冲击[3] - 光谷空轨龙泉山基地提供拼装"光子号"模型体验 游客可深入车辆基地观看列检库设备 探秘智能调度系统[1][9] -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超算中心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电鹰科技无人机展厅 新思科技芯片科普展均纳入科技探索路线[9]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武汉将科技IP转化为文旅新动能 科技+旅游深度融合丰富暑期消费场景 成为城市形象传播新窗口[10] - 科技场馆提供沉浸式体验项目 如火星挖矿模拟 机器人互动表演 量子通信探索等 增强游客参与感[5][8][9] - 通过集章打卡活动 团队预约小程序 联合旅行社推出夏令营产品等方式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体验[3][8][9]
“五一”假期迎客13万 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成为内蒙古文旅市场现象级目的地
内蒙古日报· 2025-05-06 14:29
核心观点 - 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通过创新场景、精细化服务和精准营销策略,在"五一"假期实现游客量13.02万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1320.48万元,成为内蒙古文旅市场现象级目的地[1][3][6][8] 游客数据与收入 - "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13.0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20.48万元[1] - 抖音挑战赛吸引投稿视频5000条,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6] - 外广场"五一美食节"单日餐饮营收突破85万元[5] 创新场景与活动 - 新引进"佛系天团"卡皮巴拉(水豚)带动抖音播放量超3000万次[1] - 首次引入XR项目《恐龙大冒险》单日游客体验量突破200人次[3] - 海洋馆小丑滑稽跳水与白鲸海狮表演日均演出6场且场场爆满[3] - 花仙子巡游日均互动游客超1.5万人次,150米七彩流苏长廊日均打卡量超8000人次[3] 服务与设施 - 每日提供约200辆卡通电动车、小火车等交通工具[3] - 实施30余项暖心服务措施,游客好评率达92%[3] - 客服响应速度缩短至30秒内,安全服务全域覆盖[5] 营销策略 - 针对500公里内重点客源地采用抖音、小红书等多媒体与线下广告双轮驱动[6] - 联动"歌游内蒙古·鄂尔多斯之春"群星演唱会推出7折游园优惠[6] - 呼和浩特、银川等地大屏广告日均曝光超100万次,累计曝光率达8000万次[6] 业态升级与未来规划 - 萌兽旅拍、马术体验等科普项目日均服务20000人次以上,研学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30%[8] - 改建生态动物展区,新增自驾车游园、四季冰雪乐园等项目[8] - 计划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