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社会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经典常谈丨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态度 -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可丢弃 同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1] - 唯物主义方法应作为研究历史的指南 而非剪裁历史事实的现成公式 [1] - 警惕教条主义倾向以免走向马克思主义对立面 19世纪80-90年代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将历史唯物主义标签化造成思想混乱 [1] 恩格斯对错误思潮的批判 - 批评德国青年作家将唯物主义作为套语标签 不作进一步研究 [2] - 强调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个别字眼要从总体把握 需理解总的联系 [2] - 历史观是研究工作的指南 不是构造体系的杠杆 [2] - 整个世界观是方法而非教义 提供研究出发点和研究方法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 坚持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将理论作为研究方法和行动指南 [2] - 批评法国社会主义者德维尔将条件性原理解释为绝对原理 [2] - 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 不是必须机械重复的教条 [4] 国际工人运动实践指导 - 恩格斯关注美国工人运动 批评北美社会主义工人党机械照搬著作观点 [3] - 列宁概括马克思主义要求每个原理都要历史地联系具体经验考察 [4] - 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解读引领时代 用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 毛泽东较早指出本本主义危害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原则 [4] - 邓小平强调根据现在情况认识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4] - 坚持实事求是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4]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 [5]
经典常谈丨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马克思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和平均共产主义,强调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来解决社会问题 [1] -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实践研究创立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对立需通过实践方式解决 [1] -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中首次将人类解放与无产阶级命运联系起来,转向研究经济问题 [1] 调查研究的方法论 - 马克思恩格斯结合现场考察与查阅资料,实地调研英国经济情况并与工人组织建立联系 [2] - 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中强调充分占有材料并分析内在联系,调查工人阶级状况 [2] -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基于历史文献和统计材料制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运动的实际因素中寻找理论研究的现实基础,避免抽象原则 [3]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 [3] - 中国共产党运用调查研究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 [4] 调查研究的当代意义 -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用于克服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认识论挑战 [4] - 新时代强调通过调查研究聚焦改革发展任务,深入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5] - 调研成果需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推动科学决策和务实举措 [5]
全面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伟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3-30 22:00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地位 -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 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权威教材 [1][3] -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阐释了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2][3] - 思想体系包含坚定理想信念、鲜明政治导向、深远战略思维等特征 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系统理论概括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 深化科学社会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则 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4] - 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 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基本路径 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术语的革命" [5] - 倡导共创普惠平衡发展格局 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突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理论假定 [6][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 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 体现"天人合一"世界观和"知行合一"方法论 [10] -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推动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 [11] -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打破西方经济学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人文悖论" [12][13] 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政治保障 [14][15] - 党的领导是抵御重大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经验 能有效应对复杂国内外环境 [16] -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优势所在 确保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17] 新发展阶段与理念实践 - 提出新发展阶段重要论断 标志着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性跨越 [19]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解决中国未来发展难题的指挥棒 [20]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