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比较
icon
搜索文档
牛市踏空比亏钱更痛苦?投资焦虑如何侵蚀一个家庭
虎嗅· 2025-09-03 03:42
牛市踏空心理机制 - 损失厌恶效应使投资者将未得收益等同于实际损失 对损失的敏感度是收益的2.5倍 [3][4] - 社会比较理论导致相对剥夺感产生 投资者倾向于过滤他人风险仅关注收益 [5][6] - 后视偏差引发"我本可以"的懊悔情绪 大脑会修改记忆以匹配已知结果 [7][8][9] 投资情绪对家庭影响 - 踢猫效应使投资者向家人转移负面情绪 家庭成为安全宣泄口 [11][12] - 注意资源理论表明过度聚焦投资会挤压家庭陪伴时间 导致相处质量下降 [13][14] - 风险偏好转换促使投资者为追涨采取高风险操作 可能动用教育金或养老金 [15][16] 情绪管理策略 - 建立投资与家庭生活的时间边界 如规定特定时段不看盘以保障家庭和谐 [18] - 认知层面区分未得收益与实际损失 认可自身投资节奏可减轻焦虑 [19][20] - 通过伴侣沟通实现情绪分担 理解支持能有效缓解焦虑避免情绪转移 [21][22]
当海外名校硕士成为“新本科”:你还需要这张文凭吗?
虎嗅APP· 2025-07-10 10:32
学历贬值现象分析 - 海外名校硕士文凭在就业市场中的价值正在下降,尤其是"水硕"项目[1][2] - 硕士教育经历商品化与通货膨胀,部分海外高校扩招并降低录取门槛[5] - 用人单位反馈显示硕士学历不再是亮点而是标配,甚至出现本科生更受青睐现象[6] 就业市场数据与趋势 - 202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历史最高的1222万人[6] - 2024年教育部数据显示专科生就业率比本科生高出15个百分点,专科/本科/硕士签约率分别为87%/72%/68%[6] - 研究生毕业5~10年后收入溢价从2010年的4倍降至2025年的2.58倍[6] 用人单位态度变化 - 企业HR在简历筛选中对一年制海外硕士初评分数比国内三年制硕士低10%~15%[9] - 头部金融机构隐性偏好985院校硕士或两年制海外硕士[9] - 科技公司如谷歌、亚马逊减少MBA毕业生招聘,更青睐技术背景候选人[10] 行业技能需求变化 - 商科硕士课程缺乏A/B测试、用户增长、数据建模等实操技能训练[10] - 53%雇主将"技能缺乏"列为MBA毕业生就业主要障碍[9] - 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公告中明确注明不招收"一年制海外硕士"[10] 不同行业用人标准差异 - 新兴互联网科技、跨境电商企业更关注项目经验和实际能力[11] - 字节跳动2024年校招数据显示英国一年制硕士录用率反超部分国内高校[11] - 传统金融、法律等领域对一年制海外硕士存在明显偏见[10] 教育成本与回报分析 - 英美澳加等国1~2年硕士项目总成本达70万~150万元人民币[14] - 学生推迟进入职场错过经验积累,可能面临与本科同学职业发展差距[14] - 部分学生因沉没成本心理继续坚持低质量项目,导致更高代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