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成像技术

搜索文档
“三体”星系 有新发现!
证券时报· 2025-08-11 13:58
科学发现 - 国际研究团队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中红外仪器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A星宜居带内观测到一颗气态候选行星[1] - 该星系距离地球约4光年 A星与太阳特征相似 行星位于温度适宜生命繁衍的区域[1] - 研究通过直接成像技术获得高分辨率图像 排除恒星眩光干扰 是首次在宜居带通过直接成像发现的系外候选行星[1] 研究进展 -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期刊[2] - 团队计划通过更多观测复核发现 若证实将推动系外行星探测技术发展[1] - 气态行星本身不适宜生命存在 但为其卫星的宜居性评估提供新的研究方向[1] 技术方法 - 系外行星多数通过间接线索发现 如观测恒星受行星引力产生的摆动现象[1] - 本次直接成像技术突破为未来系外行星探测提供新的技术路径[1]
地球附近“三体”星系中观测到宜居带候选行星
新华社· 2025-08-11 06:47
核心发现 - 国际研究团队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首次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A星的宜居带内通过直接成像技术观测到一颗气态候选行星 [1] - 该星系距离地球约4光年 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三恒星系统 [1] - 若最终证实 这将是首次通过直接成像技术观测到位于恒星宜居带内的系外行星 [1] 观测技术 - 研究团队使用韦布空间望远镜的中红外仪器 通过高分辨率直接成像技术成功排除恒星眩光干扰 [1] - 区别于迄今绝大多数通过间接线索(如恒星引力摆动现象)发现系外行星的方法 [1] 行星特性 - 候选行星为气态行星 围绕与太阳非常相似的半人马座阿尔法A星运转 [1] - 位于恒星宜居带内(与恒星距离适中 温度适宜生命繁衍) [1] - 行星本身不太可能存在生命 但为其卫星的宜居性评估提供可能性 [1] 研究进展 - 相关论文已发表于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 [2] - 团队将通过更多观测复核发现 [1]
韦布望远镜首次通过直接成像发现一颗系外行星
新华社· 2025-06-26 11:31
韦布空间望远镜新发现 -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首次通过直接成像技术发现系外行星TWA 7b存在的证据,若最终确认将成为该望远镜直接成像的首个系外行星 [1] - TWA 7b围绕110光年外的恒星TWA 7运行,其质量与土星相似 [1] - 该发现突破直接成像技术灵敏度极限,行星质量仅为以往直接成像发现最小行星的十分之一 [2] 技术方法对比 - 韦布望远镜此前主要通过凌日法发现系外行星,该方法依赖行星经过恒星时引起的亮度变化 [1] - 直接成像技术难度更高,需排除恒星信号干扰,此次研究团队利用中红外观测仪成功捕捉到尘埃环中的行星特征信号 [1] - 理论计算显示信号源为背景星系的可能性极低,支持行星存在的结论 [1] 科学意义 - 直接成像发现小质量行星标志着观测技术灵敏度实现数量级提升 [2] - 该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由国际研究团队共同完成 [1]
“韦布”实现小型气态巨行星直接成像
科技日报· 2025-06-25 23:29
核心观点 -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首次直接成像了一颗小型气态巨行星,这是其运行期间发现的首颗系外行星,标志着向直接成像更小、与地球质量接近的行星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1] - 这一发现填补了太空认知空白,有助于理解早期行星形成过程及原行星盘内的动态变化 [1] - JWST捕捉到了迄今为止通过直接成像方法观测到的质量最小的系外行星,克服了这类行星相对较暗且信号易被母星光芒掩盖的技术挑战 [1] 技术突破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天文台研究团队开发了特殊日冕仪,安装在JWST的MIRI仪器上,能够遮挡中央恒星的强光,使周围较暗物体更易被观察到 [1] - 借助这项技术,JWST在年轻恒星TWA 7周围复杂的三环星盘中探测到了可能的系外行星 [1] 行星特征 - 探测到的候选系外行星TWA 7b质量小于木星但大于海王星,预计质量约为木星的0.3倍 [2] - 轨道距离其母星52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 [2] - 这些质量和轨道特征符合在星盘第一环和第二环之间形成的系外行星的预期特性 [2] 未来展望 - 下一步JWST有望捕捉到质量仅为木星10%的系外行星图像,将极大促进对类地行星的认知 [2] - 随着更先进成像技术的发展,空间和地面望远镜都将拥有更强的搜索系外行星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