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影衍生品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电影衍生品销售火热 “千亿市场”何以长青
经济日报· 2025-08-30 00:15
暑期档票房与衍生品市场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突破116.44亿元 超2024年暑期档成绩 [1] - 《浪浪山小妖怪》上映首日周边销售额破700万元 《罗小黑战记2》盲盒手办发售当日售罄 [1] - 2025年暑期档电影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120% 衍生品消费市场规模达千亿元级 [1] 衍生品市场消费特征与驱动力 - 年轻消费者通过衍生品寻求情感认同和身份归属 衍生品具备"社交货币"属性 [1] - 衍生品为电影产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彰显新型文化消费潜力 [1] - 衍生品本质是文化物质载体 将情感依赖转化为可触摸收藏物品 [2] 行业现存挑战与瓶颈 - 部分影视作品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衍生品成为无本之木 [2] - 国内衍生品开发系统性不足 产品设计单一且质量参差不齐 [2] - 衍生品与电影热映期存在时间差 易错过观众热情高峰期 [2] IP开发与产业链优化策略 - 需深耕内容创作增强IP文化厚度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化基因 [2] - 建立IP价值评估体系 对潜力项目提前规划并同步开发衍生品 [2] - 构建"内容即产品 产品反哺内容"的共生模式 实现产业良性循环 [2] 产品创新与跨行业融合 - 需开发兼具故事性 艺术性与收藏价值的精品 满足多元审美需求 [3] - 创新营销模式 利用社交媒体和粉丝社区构建长期互动机制 [3] - 推动影视 文旅 时尚 教育等领域跨界融合 拓展消费场景 [3] 产业链协同与未来发展 - 需形成高效协同产业链 覆盖IP评估 设计开发 生产制造到营销推广全环节 [3] - 加强影视公司 设计企业 制造厂商 销售平台深度合作 构建专业化开发体系 [3] - 中国拥有丰富文化IP资源和巨大消费市场 衍生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3]
行业点评报告:看好电影衍生品市场,光线、果麦等相关营收或高增
浙商证券· 2025-06-17 03: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未来电影市场规模非票收入发展将逐步加快,电影衍生品收入或为非票收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 - 光线传媒等龙头公司电影及其他文娱衍生品销售额展望乐观,“哪吒”系列衍生品开发已实现数百亿元销售额,预计最后实现上千亿元销售额 [1] - 若实现上述情形,带来的市值增量在 750 - 2000 亿元,中性假设下为 1313 亿元 [2][3] - 重点推荐电影衍生品龙头光线传媒,同时建议关注果麦文化、上海电影、万达电影等其他重点影视、动画公司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光线传媒《哪吒》IP 授权业务销售额及市值增量测算 - 假设 1000 亿元销售额对应相关公司 500 亿元营收,正版电影衍生品营收基于出厂价,假设出厂价为零售价的 50% [2] - 保守将电影衍生品的 IP 分成比例假设为 5% - 10%,参考卡游招股说明书,其 IP 授权费用占营收比为 5.8% [2] - 参考卡泡泡玛特、布鲁克、万代南梦宫的估值,假设估值水平为 30 - 40 倍 P/E,假设 IP 授权的成本(不包括前期开发)可忽略不计,由“销售额×分成比例×估值”公式估算市值 [3] 可比公司估值情况 | 公司代码 | 公司名称 | 市值(亿元) | P/E(2025E) | P/E(2026E) | | --- | --- | --- | --- | --- | | 9992.HK | 泡泡玛特* | 3378 | 59 | 42 | | 0325.HK | 布鲁可* | 383 | 40 | 27 | | 7832.JP | 万代南梦宫** | 1551 | 29 | 28 | [6] 光线传媒《哪吒》IP 授权业务敏感性分析 | 预估销售额(亿元) | 预估营收(亿元) | 预估利润率 | 市盈率假设 | 预估市值增量(亿元) | | --- | --- | --- | --- | --- | | 1000 | 500 | 5.0% | 30 | 750 | | | | 5.0% | 35 | 875 | | | | 5.0% | 40 | 1000 | | 1000 | 500 | 7.5% | 30 | 1125 | | | | 7.5% | 35 | 1313 | | | | 7.5% | 40 | 1500 | | 1000 | 500 | 10.0% | 30 | 1500 | | | | 10.0% | 35 | 1750 | | | | 10.0% | 40 | 2000 | [6]
哪吒周边卖疯了
投资界· 2025-02-13 08:58
电影票房与衍生品市场表现 - 《哪吒2》电影票房突破86亿,观影人次达1.62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并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30名 [3] - 电影衍生品销售火爆,卡游、泡泡玛特等合作方一周内销售额突破1亿元,泡泡玛特单场直播预售额近4000万元 [5] - 衍生品稀缺导致二手市场价格飙升,隐藏款盲盒价格翻十倍至697元,导演签名卡牌被炒至10万元 [6] 衍生品开发与供应链 - 《哪吒2》衍生品开发周期长达1年半,与电影同步上市,但备货量仍不足,部分产品发货排至8月 [5] - 卡牌类衍生品生产周期较短(20-30天),而盲盒开发周期需6-8个月,导致补货速度差异 [9] - 衍生品分为"重周边"(手办、玩具)和"轻周边"(卡牌、挂件),前者开发周期长,后者同质化严重 [9] 产品设计与市场策略 - 泡泡玛特以"还原"电影人物和故事为核心设计思路,重点推出哪吒和敖丙组合周边 [8] - 配角如敖光、石矶娘娘的衍生品同样热销,敖光手办众筹售价368元,成为最火爆单品 [8] - 衍生品销售结合国漫崛起话题,主播以"支持国漫"为话术刺激消费情绪 [6] 行业合作与授权模式 - 《哪吒2》合作方包括集卡社、泡泡玛特、卡游、万代南梦宫等头部企业,授权期限通常为12个月 [11] - 卡牌类衍生品版权费占比约5%-7%,按10亿销售额估算版权费支出约5000万元 [11] - 国内电影衍生品收入占比不足10%,远低于欧美日市场(衍生品收入占比60%-70%) [12] 市场机会与挑战 - 科幻和动画类影片IP在衍生品开发上更具优势,如《流浪地球2》的科技感产品与《哪吒2》的角色形象 [8] - 盗版问题严重,部分热门角色因官方授权周边不足催生大量低价盗版产品 [9] - 衍生品销售窗口依赖电影热度,商家需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以抓住机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