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影艺术
icon
搜索文档
IMAX背后的老头去世了,全好莱坞都欠他一句谢谢
36氪· 2025-09-18 23:24
电影这玩意也不例外,你甭说是比屏幕尺寸,还是比观影体验,那都不可能绕得开:IMAX。 毕竟这玩意主打一个巨大且高耸,哥们第一次去的时候,光看到这占据全部视野的银幕,都直呼好家伙,真TM大。 有一说一,人类在各方面的追求都是大就是美。甭管是天上飞的导弹还是地上跑的车,甚至生物繁衍进化都遵循这定律。 不过咱今天说这个,倒不是因为电影,而是IMAX技术的奠基人,大卫·基格利(David Keighley)去世了,老头享年78岁。 该说不说,这个名字确实有点陌生,别说咱中国人,不少美国人估计也没听过。 但是不少好莱坞明星和导演们,都转发新闻悼念了这老头,规格相当高。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就说,如果没有这老头,好莱坞导演们就没法拍电影。 维伦纽瓦也感叹说,有些人是不可替代的,就比如这老头。卡梅隆也说这是他真正的盟友。 不过对咱们来说,虽然大家都没见过他,但你买的每一张IMAX电影票,背后都有这个老头给你提供服务。 所以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又一位离开咱们的老哥们了。 但要仔细唠一下这老头到底干了啥,咱还是得从IMAX的发明说起。 众所周知,拍电影一定要有摄像机。但是比起一般的电影,IMAX这玩意尤其不好拍,自打一开始就难。 ...
金爵奖评委会主席:电影有潜力拓展人的思想和心灵
第一财经· 2025-06-23 11:19
电影创作与导演经历 - 托纳多雷的电影《天堂电影院》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开创"大众艺术片"浪潮 [3] - 托纳多雷的电影常常围绕时间、记忆与存在,代表作包括《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3] - 托纳多雷与电影配乐大师莫里康内合作32年,莫里康内为其13部故事片创作原创配乐 [7] 电影制作理念 - 托纳多雷认为真诚是电影创作的第一位,电影人需审视自己的灵魂以洞察他人灵魂 [3] - 托纳多雷强调电影故事需观众容易理解,这是经典电影的要素 [12] - 托纳多雷违背自己原则拍摄的《幽国车站》虽票房不佳,但多年后仍被热爱电影的观众接受 [12] 电影行业观察 - 全球流媒体平台风靡改变电影消费格局,但托纳多雷认为电影人需保持初心 [12] - 托纳多雷指出电影受众比50年前多得多,新技术带来更多观影方式 [13] - 托纳多雷对电影未来持乐观态度,认为技术进步将带来新机会和惊喜 [13] 导演成长与自学经历 - 托纳多雷未上过正规电影学校,通过观看数百部电影自学电影语言 [6] - 托纳多雷14岁开始研究胶片和剪辑,成为全能型导演并自行完成多部电影后期剪辑 [9] - 托纳多雷年轻时每天看两部电影,现年近七旬仍保持每周看三部电影的频率 [11]
片长超9小时纪录片一票难求,但上影节这些宝藏片还有余票
第一财经· 2025-06-09 02:03
两位上影节纪录片选片人——影评人孙孟晋、学者徐亚萍推荐了一批目前还能买到票的宝藏佳片。 纪录片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传统展映片类之一,本届电影节开票以来,568分钟的纪录片《浩劫》引发 关注,同时《民主的边缘》《浩劫》《故土一隅》《末代说书人》《邓南遮占领阜姆自由邦》等多部佳 作已售罄。 6月8日下午,两位上影节纪录片选片人——资深影评人、乐评人孙孟晋和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 教授徐亚萍在上海图书馆举办讲座,推荐了一批目前还能买到票的宝藏佳片。 孙孟晋非常喜欢阿尔伯特·塞拉这位导演,"我看过他的《岛屿上的煎熬》(2022)之后,有了很多想 法,想了好几天,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了"。《孤寂午后》拍摄了斗牛士安德里斯·罗卡·雷的5场斗牛,从 上场前的更衣、化妆等准备环节拍起。镜头并非展示坐满了人的观众席,而是在斗牛士与公牛之间切 换。在车里,上场前的斗牛士流露出孤独。导演把录音设备安装在了斗牛士身上,把他情绪激动时的话 语都带到了片中。6月16日15:30朵云轩杜比全景声影城、6月17日15:30黄浦剧场尚有余票。 崭新视角冲击观念 金爵奖参赛单元的竞赛片,墨西哥纪录片《烈焰守护者》时长102分钟。导演奥利维娅·卢恩 ...
21城同步启映!“时光之镜·中外经典影片展”在京开幕
快讯· 2025-05-30 00:09
行业活动 - 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举办"时光之镜 中外经典影片展"开幕式 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1] - 影展为期4个月 14部修复的中外经典影片将在全国21个城市同步放映 [1] -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表示希望通过影展将电影艺术跨越时空之美与更多观众共享 [1] 行业发展 - 全国艺联将继续通过多元丰富的内容供给和精准创新的放映形式满足影迷对多元文化体验的需求 [1] - 活动旨在让艺术经典之光抵达更远的地方 推动电影艺术传播 [1]
在樱桃园中起舞
人民日报· 2025-05-25 22:13
演艺事业成就 - 法国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从事演艺事业54年,参演120多部电影和近30部话剧,多次荣获欧洲三大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等奖项 [1] - 2020年《纽约时报》评选"21世纪最优秀的演员",于佩尔位列第二 [2] - 纪录片《伊莎贝尔·于佩尔:献给表演的人生》记录了她"超人"般的工作强度 [1] 近期演出活动 - 4月11日至27日,于佩尔主演的法语话剧《樱桃园》在上海、南京、北京巡演8场 [1] - 去年12月在国家大剧院连演3场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自传戏剧《玻璃动物园》 [4] - 《樱桃园》在北京的3天演出中现场座无虚席,观众反应热烈 [2] 表演风格与角色塑造 - 于佩尔通过细腻准确的微动作,一个眼神的流转,一个微笑的绽放,让观众感受到人物情绪和状态的细微变化 [2] - 在《樱桃园》中饰演柳鲍芙时,不同于过往版本的情绪外放和悲剧化处理,于佩尔诠释的柳鲍芙克制淡然 [5] - 第三幕结尾,于佩尔献出全剧最为动人的10分钟表演,通过沉默、悲伤、无能为力的内向收敛情绪展现人物心境 [6] 戏剧制作特点 - 法语版《樱桃园》创排于2021年,由葡萄牙导演蒂亚戈·罗德里格斯执导,剧情忠实还原原著 [2] - 罗德里格斯用非自然主义手法排演《樱桃园》,采用极简的舞台美学,为观众提供开放式的观看体验 [6] 与中国文化的互动 - 于佩尔欣赏中国电影《白日焰火》《路边野餐》等,称赞这些作品用浓烈的诗意将观众带入新的意境之中 [7] - 参加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师班,与青年导演毕赣对谈 [7] - 期待与贾樟柯、毕赣等中国导演合作,未来考虑来华发展并学习中文 [8] 艺术理念 - 于佩尔认为电影和戏剧艺术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联系,希望通过作品与中国观众展开对话,产生情感连接 [8] - 她将拍电影比喻为走进一座房子自由穿梭,而话剧则如同攀登一座高峰,需要漫长的排演过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