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风控

搜索文档
狙击“黄牛”误伤正常客户 拼多多百亿补贴的难题
经济观察网· 2025-09-14 07:01
事件概述 - 拼多多在iPhone 17系列预售期间推出百亿补贴活动 用户通过抢券可享受最高900元优惠 但部分用户下单后遭遇系统退单 退款理由为"账号或收货信息不符合发货条件" [2] - 退单行为被消费者称为"砍单" 常由商品缺货、价格异常或风控系统判定等因素引发 拼多多表示该措施旨在打击黄牛批量下单 保障用户权益 [3] 平台风控机制 - 拼多多通过算法模型识别异常账户 判定依据包括: 不同ID但收货地址/联系号码/收件人雷同视为同一客户 最多发货一台 [6] - 系统会综合评估用户注册信息、行为数据、物流行业习惯及正常消费惯例等因素 判定异常后采取取消订单、关闭交易等处理措施 [6][7] - 风控规则覆盖用户购买同类商品数量及参与同类活动次数 平台称此举为让更多用户享受优惠并降低恶意购买风险 [9][10] 消费者影响与应对 - 部分消费者反映使用常用账户和地址下单仍被退单 客服未明确说明具体判定依据 [4] - 有消费者因退单错过其他平台优惠 苹果官网送货排期延至10月中旬 [5] - 用户总结防退单"偏方"包括: 不下单截图、地址精确至门牌号、避免使用新注册账号等 但未获官方证实 [8] - 平台审核周期为24小时 超过该时段未退款且订单显示待发货状态通常代表审核通过 [10] 业务战略背景 - 百亿补贴业务于2019年6月上线 早期聚焦高客单价品牌标品如手机数码家电 后拓展至美妆母婴生鲜等全品类 [10] - 苹果手机和茅台酒是百亿补贴中销售额贡献较大的单品 该策略旨在解决一二线城市用户价格顾虑并吸引高价值用户 [10]
“买新退旧”调包骗局、“高价挂卖”虚假交易……从平台“薅羊毛”,哪些行为是禁区?
央广网· 2025-08-19 05:16
电商平台诈骗案件分析 案件类型与手法 - 犯罪分子利用平台"售后无忧"服务制造虚假交易,通过高价挂卖商品后恶意退货骗取差价,涉案金额较大[1] - 奢侈品毛衣案例:官方售价2000元商品被加价至4000元挂卖,利用退款机制骗取平台补贴1000-2000元差价[1] - "买新退旧"调包骗局:从二手平台购买瑕疵品后调包正品退货,利用正品平台7天无理由退货政策套利[3] - 运动鞋案例:二手瑕疵鞋与正品差价显著,犯罪嫌疑人通过调包手段累计操作100多次[3][4] 平台漏洞与风控缺陷 - 退货审查机制不完善,自动补贴行为缺乏严格筛选,导致虚假交易未被及时发现[2] - 依赖机器智能审核,对商品型号和质量审核不严格,未能识别"以次充好"行为[3] - 风险防控机制存在疏漏,同一账号频繁退货未被有效监测,犯罪嫌疑人通过借用多账号、变更收货地址规避监测[4] 犯罪特征与司法认定 - 犯罪团伙分工明确,通过聊天记录合谋利用规则,主观恶意明显区别于正常交易[2] - 诈骗罪构成要件明确:虚构事实(调包退货)导致平台财产损失[4] - 普陀区法院已对两起案件主犯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和二年六个月[1] 整改建议与行业影响 - 建议采用大数据+AI技术建立动态监控体系,筛查高价商品和异常挂单,拦截虚假交易[4] - 优化退货规则:限制"售后无忧"适用范围,对高频退货账户实施信用评级和封号措施[4] - 打破平台间"信息孤岛",建立商品流转路径追踪机制,引入第三方审核杜绝假货回流[5] - 涉事平台已成立专项工作组推进整改,联合多部门优化规则并提升技术风控能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