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政策

搜索文档
广东生物医药产业缺什么?怎么补?产、学、研、资专家共研讨
南方都市报· 2025-08-09 10:57
政策环境 - 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政策环境特点为"全链条赋能"和"制度型开放",二类医疗器械审评时限压缩50% [3] - 企业仍面临公立医院临床研究床位不足、中试基地稀缺、银行授信保守等落地痛点,导致临床转化效率低 [3] - 广东省药监局在审评、前置服务中主动沟通、共担风险,石药集团明复乐药业销售额3年内从1亿增至近10亿 [5] - 盛元医药创新产品进医院困难,半年仅一家广州公立医院采购,呼吁政策全链条帮扶 [7] 资金支持 - 创新药研发需"十年十亿"周期,但基金存续期普遍为"3+2"或"5+2",难以匹配实际需求 [9][11] - 呼吁政府成立全周期母基金体系,引入"7+2"或"9+2"长期资本模式,与社会资本同频共振 [9][11] - 投资机构需系统性赋能,当前市场需更多理解行业长周期特性的"创建型资本"入场 [13] 科研成果转化 - 科研成果转化痛点在于高质量成果稀缺,现有成果多为文章专利,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15] - 建议改革科研评价体系,立项源头考虑转化问题,建立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 [15] - 高端医疗器械从研发到标准化生产面临市场压力,需解决"从1到99"的产业化难题 [17] - 需构建"医教研"协同创新平台,完善利益共享、产权保护等机制 [19] 产业转型与国际化 - 中国创新药BD交易首付款超5000万美元案例中,中国企业占比从4年前4%-5%升至40% [21] - BD交易成为IPO外新退出路径,需抓住跨国药企风口、夯实药品质量、打造平台型企业 [21] - AI提升医疗效率但面临数据孤岛挑战,AI医疗企业需突破协同生态瓶颈 [23] - 一品红药业研发投入占营收22.4%,传统药企转型需将创新研发作为必选项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