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活方式调整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发布新版高血压指南 建议尽早干预和治疗
新华社· 2025-08-16 07:42
高血压指南更新核心内容 - 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发布2017年以来首次更新的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建议针对临界高血压尽早干预和治疗 [1] -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死因 控制血压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并降低肾病/2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发病率 [1] - 美国近一半成年人血压高于正常水平 成年人目标血压值维持不变 正常血压低于120/80毫米汞柱 正常高值为120-129/80毫米汞柱 [1] 血压控制标准与干预措施 - 血压≥130/80毫米汞柱需采取措施 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者首先调整生活方式 3-6个月未达标则建议服用降压药物 [1] - 与2017年指南相比 干预门槛从收缩压>140毫米汞柱下调至130毫米汞柱 [1] -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保持健康体重/心脏健康饮食/减少钠摄入/压力管理/适度体育活动/力量训练/减少酒精摄入 [1] 饮食与体重管理建议 - 新指南建议尽量减少酒精摄入 理想选择为戒酒 取代2017年版女性每日1杯/男性每日2杯的建议 [2] - 维持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的饮食建议 钠摄入量应少于每日2300毫克 理想摄入量为每日1500毫克 [2] - 超重或肥胖者需至少减重5% 严重肥胖者建议采用临床证实干预措施包括饮食调整/运动/减肥药等 [2] 指南发布信息 - 新指南已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3]
肥胖正在喂养癌细胞?别不信!
北京青年报· 2025-05-18 22:32
肥胖与肿瘤的关系 - 肥胖与13种癌症风险正相关,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等 [2] - 全球超重成年人达26亿,肥胖者达8.8亿,中国成年人超重率54.4%,肥胖率18.9% [2] - 肥胖通过慢性炎症、激素失衡、代谢异常等机制促进肿瘤发生 [3][4] 肥胖促进肿瘤的生物学机制 - 脂肪组织分泌异常细胞因子(如瘦素、TNF-α、IL-6),导致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 [3] - 肥胖者CRP浓度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CRP每升高1 mg/L结直肠癌风险增加25% [3] - 肥胖女性绝经后脂肪细胞生成雌激素占全身50%-100%,BMI每增加5绝经后乳腺癌风险升高12% [4] - 肥胖者胰岛素水平比正常人高2-3倍,BMI≥30的胰腺癌患者死亡率高40% [4] 与肥胖高度相关的肿瘤类型 - 结直肠癌:肥胖增加腺瘤和癌变风险,同时增加结肠镜漏诊率 [6] - 乳腺癌:肥胖者肿瘤侵袭性更强,对化疗和放疗敏感性更低 [6] - 肝癌/胰腺癌: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癌和胰腺癌预后较差 [6] - 子宫内膜癌:肥胖导致高雌激素微环境,促进子宫内膜癌变 [6] 体重管理的防癌策略 - 饮食建议:低热量(男性1200-1500千卡/日,女性1000-1200千卡)、低反式脂肪、高纤维,每周红肉≤500克,加工肉类≤150克 [9] - 运动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2-3次力量训练 [9][10] - 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和心理平衡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