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

搜索文档
从“掏鸟蛋”到烟花秀,生态教育应以何为界?
扬子晚报网· 2025-09-24 11:40
近期,华南植物园为青少年准备的国庆假期"掏鸟蛋"体验课程引发争议。这场以自然教育为名的活动, 与近期以艺术为名的喜马拉雅烟花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都指向同一个严肃的话题:大众生态环保 观念的养成需要数十年不懈努力,而摧毁可能就在一瞬间,这不禁让人思考,当下我们在向下一代传递 生态保护理念时应该以何为界? 文|视频实习生雍茜如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孔小平 校对胡妍璐 从三十年前公园里随处可见摘花捕鸟,到今天一草一木都有人关心,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发生了深刻变 化。这种转变来之不易,需要大家共同珍惜和守护。植物园、博物馆、知名艺术家等具有符号意义的公 共机构或个人,其行为的示范效应远大于普通人。他们的一次欠考虑行为,有可能会引发公众对整个生 态教育领域的质疑,因此相关设计应当慎之又慎。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这个时代应如何进行生态教育呢?"不打扰",应是核心理念之一。观察树上真实 的鸟巢与亲手掏取鸟蛋,前者教会的是尊重生命自然状态,后者传递的却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粗暴干预。 很多生态保护大V都科普过,在野外发现鸟巢应保持距离,切莫因好奇擅自掏取鸟蛋、破坏鸟巢。也有 一些科普单位在创新探索,像上海自然博物馆就推出了VR体验 ...
春秋假来了!正是走进自然的好机会!
中国环境报· 2025-09-19 06:46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旨在推动生态环境教育实践[1] - 政策将假期结构调整与生态教育体系构建相结合 帮助学生在自然体验中成长为有生态素养的公民[3] 教育资源与季节优势 - 春秋两季提供丰富的自然教学资源 春季生命循环观察和秋季生态规律体验可弥补寒暑假户外实践不足[1] - 春秋假期时段适中气候宜人 适合开展短期高频自然活动 如春季播种观察和秋季森林生物多样性探索[1] 社会资源整合与实施路径 - 政策要求延长文博场馆开放时间并开发馆藏资源 科技馆 农业基地和保护区可设计季节性自然课程与解说路线[2] - 学校需设计生态主题假期任务如植物生长记录 家长需陪伴孩子参与郊野观察 共同培养自然认知与认同感[2] 教育理念与长期价值 - 生态教育本质是让教育回归真实世界 通过春秋假实现知识从书本到自然的转化 建立学生主动守护地球的责任意识[2] - 打破教室与自然壁垒 在季节流转中感知生态之美 是对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和未来环境守护的积极回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