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意识

搜索文档
从“掏鸟蛋”到烟花秀,生态教育应以何为界?
扬子晚报网· 2025-09-24 11:40
近期,华南植物园为青少年准备的国庆假期"掏鸟蛋"体验课程引发争议。这场以自然教育为名的活动, 与近期以艺术为名的喜马拉雅烟花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都指向同一个严肃的话题:大众生态环保 观念的养成需要数十年不懈努力,而摧毁可能就在一瞬间,这不禁让人思考,当下我们在向下一代传递 生态保护理念时应该以何为界? 文|视频实习生雍茜如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孔小平 校对胡妍璐 从三十年前公园里随处可见摘花捕鸟,到今天一草一木都有人关心,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发生了深刻变 化。这种转变来之不易,需要大家共同珍惜和守护。植物园、博物馆、知名艺术家等具有符号意义的公 共机构或个人,其行为的示范效应远大于普通人。他们的一次欠考虑行为,有可能会引发公众对整个生 态教育领域的质疑,因此相关设计应当慎之又慎。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这个时代应如何进行生态教育呢?"不打扰",应是核心理念之一。观察树上真实 的鸟巢与亲手掏取鸟蛋,前者教会的是尊重生命自然状态,后者传递的却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粗暴干预。 很多生态保护大V都科普过,在野外发现鸟巢应保持距离,切莫因好奇擅自掏取鸟蛋、破坏鸟巢。也有 一些科普单位在创新探索,像上海自然博物馆就推出了VR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