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珍视和平
icon
搜索文档
海外观众观影《731》:守护真相 珍视和平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1:54
"我祖父曾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第39营作战,他没受过军事训练。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他们能抵挡日 军,是因为日军实力被困在了中国。"观影后,澳大利亚观众罗伯特·巴威克表示,正是因为共同经历过 战争的苦难,才更懂得今天和平的珍贵。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徐文欣)电影《731》票房23日突破13亿元人民币,进入2025年度票房榜前 五。多位海外人士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表示,电影让血色历史成为跨越国界的共同记忆,更让"守护真 相、珍视和平"的声音跨越时空。 "我们不仅是来观看电影,更是为了铭记历史,守护真相。"在澳大利亚举行的《731》观影活动上,澳 中企业家俱乐部主席袁祖文说道。 袁祖文是观影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参与这场活动的不仅有在澳华侨华人,还有不少澳大利亚民众。 "在澳大利亚教科书、主流媒体里,关于中国二战历史的内容并不多,希望通过观影活动,让澳大利亚 民众看到中国的历史,更希望借助本地民众让更多澳大利亚人知道,80多年前,中国与澳大利亚同为反 法西斯同盟国,曾并肩作战,共抗侵略。"袁祖文说道。 "731部队的暴行,是20世纪最黑暗的篇章之一。"袁祖文说,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死于惨无人道的人体 实验,其中有中 ...
电影《731》公映 中国敲响勿忘历史珍视和平警钟
新华社· 2025-09-18 07:39
新华社哈尔滨9月18日电(记者杨思琪、杨轩)9月18日9时起,反映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 731部队)细菌战罪行的电影《731》在中国各地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公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的731部队以"防疫给水"为名,秘密研制 细菌武器,开展人体实验,是日本策划、组织和实施细菌战的大本营。 影片中,主角王永章等人被强行抓进731部队"特设监狱",在遭受非人折磨后仍坚持抗争求生,揭 露了侵华日军细菌实验、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等极端暴行。电影《731》总监制庄严 说,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希望借助影片的力量,将731部队的真相推向世界人民眼前。 731部队细菌战受害者家属、年过八旬的王选财说,自己的二叔曾是东北抗联战士,后被日军抓捕 送入731部队用于人体实验,牺牲时只有25岁。"我想他一定进行过无畏的抗争。"他说,历经十四 年抗战,中国人没有被打倒,无数英烈坚持奋战,最终取得胜利。 哈尔滨学院大四学生、"00后"张晓妍在观影后说,每一位观众都是历史的探寻者和见证者,"我们 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努力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淑娟认 ...
电影《南京照相馆》在欧洲多国展映 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1 01:12
电影展映活动概况 - 电影《南京照相馆》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瑞典斯德哥尔摩、保加利亚索非亚等地相继举办展映活动 [1] - 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 再现战争创伤和人性光辉 展现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 [1] 欧洲观众反响 - 影片引发欧洲观众强烈共鸣 观众表示深切感受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 [1] - 保加利亚议员基萝娃女士指出 电影将成为所有人审视历史的一面镜子 [4] - 意大利拉奎拉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科·西多蒂认为影片讲述了一段不为西方人了解的历史 拍摄水准高超且表现克制 [5] - 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史蒂芬·布劳尔表示影片真实展现了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者依然展现出人性的美好 [7] 历史认知与和平意义 - 希腊摄影师乔治·莱奥狄吉斯指出二战并非始于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而是早在8年前就在中国爆发 [11] - 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戴庆利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和政治领导核心作用 [2] - 瑞中贸易委员会主席佩尔松表示在多边交流尤其是经贸领域中 和平与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前提 [10] - 意大利教授西多蒂指出影片不是宣扬仇恨 而是旨在唤起共同人性 提供反思和交流契机 [5] 文明交流与借鉴 - 瑞典所长布劳尔强调中华文明"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理念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7] - 各国应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 - 经贸往来能为和平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各国应以史为鉴携手向前 [10]
《南京照相馆》走进欧洲 首映式在德国慕尼黑引发深切共鸣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9 02:59
电影首映活动 - 电影《南京照相馆》于8月28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欧洲首映式 约400名观众到场观看 [1] - 放映厅座无虚席 现场气氛庄重而感人 [2] - 影片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 影片内容与观众反响 - 影片以独特视角展现历史事件 呈现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坚韧不屈的精神 [2] - 德国观众表示通过电影更直观了解二战期间亚洲战场的惨痛历史 感受到战争给平民带来的巨大苦难 [2] - 德国智库专家表示电影比《拉贝日记》更直观呈现日本侵略者暴行 [9] 欧洲文化界评价 - 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主席强调影片不仅重现历史 更提醒人们汲取教训 强调守护和平是共同愿望 [5] - 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认为影片在欧洲上映意义重大 使欧洲观众直面历史并展现中国人民的勇气与坚韧 [5] - 德国智库专家表示影片传递震撼力量 并强调"绝不能再有法西斯主义 绝不能再有战争"的警示 [9] 发行计划 - 影片即日起将陆续在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多地上映 [9] - 发行目标为让更多海外观众通过光影铭记历史 珍视和平 [9]
“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是发展进步的重要灯塔”(第一现场)
人民日报· 2025-08-25 22:27
纪念活动形式与内容 - 德国各地举办多场形式多样的纪念与文化活动 包括主题展览、音乐会、朗诵、研讨会等 [1][3] - 柏林勃兰登堡门前露天特别展览以"终于和平了"为主题 展示纳粹投降前后的相关影像 [1][2] - 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博物馆通过图片、实物、影像展览再现历史时刻 吸引世界各地参观者 [1] - 德国作曲家马克·希南创作清唱剧《解放》由6个欧洲国家的艺术家和乐团共同演绎 在柏林市中心设置沉浸式音响装置 [3] - 慕尼黑大学举办"自由合唱"音乐会 演唱根据抵抗组织"白玫瑰运动"成员诗作改编的歌曲 [6] 历史教育与记忆传承 - 纽伦堡审判纪念馆人头攒动 既有外国游客也有德国中小学生 在600号审判厅观看历史影像 [4] - "白玫瑰运动"基金会2024年举行188场专题导览 进入校园举办专题讲座并为教师进行历史知识培训 [7] - 慕尼黑大学主楼设有"白玫瑰纪念展"展厅 通过泛黄信纸、黑白照片、老式打字机和多媒体互动装置展示历史 [6] - 柏林市市长呼吁全社会从纳粹时代吸取教训 共同守护民主与和平 [3] - 历史教育面向青年一代 通过学习和讨论传递记忆 [7] 法律追责与正义维护 - 德国纳粹罪行调查中央办公室自1958年成立以来已协助查明并起诉约7000名战犯 [5] - 该办公室档案保存70多万名被告与证人资料 以及遍布欧洲的2.8万个罪行记录现场 [5] - 法院正准备对数十名当年的同谋提起诉讼 [5] - 纽伦堡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名义追究战争发动者责任 [4] - 东京审判专题展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的侵略扩张和滔天暴行 [4] 国际参与与社会反响 - 纽伦堡审判纪念馆推出"卢森堡协议"专题展 讲述1952年德国与以色列及犹太人索赔组织签署赔偿协议 [4] - 展览留言簿显示国际参观者反对历史无知和遗忘 呼吁为更加公正与人道的世界奋斗 [7] - 纪念活动有大屠杀幸存者亲临仪式提醒铭记苦难 也有年轻父母带孩子感受和平珍贵 [3] - 音乐作品展示历史上的黑暗时刻 战争造成的伤痕难以凭一场"解放"愈合 [3] - 柏林卡尔斯霍斯特博物馆馆长约尔格·莫雷强调不断审视和反思历史是德国重要的历史责任 [1]
“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8-20 22:52
纪念活动与集会 - 韩国首尔举行日军慰安妇受害者纪念活动吸引200余人参与包括受害幸存者及国会政府民间团体人士众人肃立致哀深切缅怀在侵略战争中遭受暴行的女性[1] - 韩国京畿道分享之家举行纪念活动民众胸前佩戴象征慰安妇受害者的黄色蝴蝶低头默哀京畿道知事金东兖指出慰安妇是历史见证者应记住她们唤醒人们对和平和人权的珍视[1] - 日本东京新宿站前举行集会抗议者手持倾听受害者声音否认历史不容原谅等标语严厉谴责日本右翼势力歪曲淡化慰安妇问题的错误行径现场集会者轮流朗读受害者证言讲述悲惨经历并通过集体默哀悼念逝去受害者[2] 政府立场与表态 - 韩国女性家庭部代理长官申英淑强调韩国政府始终坚持受害者中心主义原则把慰安妇问题视为必须负责到底的国家课题[1] - 韩国总统李在明发文指出今年是韩国光复80周年但日军慰安妇问题依然未解决韩国政府将为恢复受害者名誉和尊严尽最大努力他表示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不让类似悲剧重演是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1] - 日本东京造形大学名誉教授前田朗表示日本政府至今未妥善解决慰安妇问题也未向受害者作出充分真诚道歉与赔偿他强调日本政府理应以事实为基础承担应有的历史与道义责任[2] 社会呼吁与批判 - 日本民间力量在神奈川县大阪府等多地举办不同规模集会抗议活动呼吁日本政府反省侵略战争罪行守护和平[2] - 日本社会团体集会人士直言日本侵略行径导致众多受害者但右翼势力至今仍否认历史真正解决方式是必须正视侵略历史直面强征慰安妇和劳工受害者道歉并给予赔偿[2] - 前田朗指出慰安妇相关内容在教科书审定过程中被一再削减导致日本社会在认知层面严重歪曲历史慰安妇问题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遗留问题[2] 受害者现状与历史背景 - 韩国政府登记在册慰安妇受害者共240人其中在世仅余6人[1] - 李在明提及34年前受害者金学顺首次公开被迫成为日军慰安妇的经历不能忘记她的勇气[1]
在梅汝璈故居回望东京审判:“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02:04
东京审判历史回顾 - 东京审判持续两年多 开庭818次 判决书超过1200页 [1] - 中国法官梅汝璈力争将7名日本甲级战犯判处死刑 最终以6比5投票结果通过 [1][2] - 梅汝璈成功争取在判决书中单设南京大屠杀专章 [2] 梅汝璈个人事迹 - 梅汝璈1904年生于江西南昌 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 先后就读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法学院 [4] - 在"座位之争"中据理力争 最终法官座次按受降国签字顺序排列 [1] - 梅汝璈名言"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展示在故居显著位置 [4] 梅汝璈故居现状 - 故居自2013年免费开放以来接待观众超10万人次 [5] - 当地政府按"修旧如旧"原则多次修缮故居 [5] - 故居所在朱姑桥梅村将升级为南昌旅游目的地 [5] 历史传承 - 梅汝璈后人梅庭军持续12年义务讲解东京审判历史 [4] - 参观者表示这段历史应该被更多人知晓 [4] - 故居展示内容帮助公众铭记历史 珍视和平 [4][5]
战火记忆丨铁心向党 百折不挠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位老兵的战争经历和个人成长故事,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关键要点。 如果需要分析其他类型的文档,请提供相关材料
访谈|陆梅:“中国的安妮”是灵魂和灵魂的呼应
新浪财经· 2025-07-26 01:38
小说创作背景与灵感 - 小说《像蝴蝶一样自由》以二战为背景,通过安妮·弗兰克与上海女孩老圣恩的跨时空心灵漫游展开故事,连接犹太难民的"上海记忆"与中德文学文化互鉴[1] - 创作灵感源于作者参观杨树浦水厂时的场景触发,女儿向铁门扔飞蓬草的行为成为小说中老圣恩想象的起点[3][4] - 小说标题《像蝴蝶一样自由》致敬林达的《像自由一样美丽》,后者记录了特莱津集中营儿童的命运[9] 人物塑造与象征意义 - 小说中的安妮形象被塑造为"中国的安妮",会讲中文且了解中国儿童生活,与老圣恩深度交流无语言障碍[6] - 彼岸花作为召唤安妮的媒介,象征生死之间的第三空间,安排在霍山公园(实际不存在)作为连接现实的象征物[13] - 安妮站成一棵树与金色蝴蝶的意象隐喻自由与灵魂呼应,灵感来自特莱津集中营儿童的诗《蝴蝶》[15] 场景构建与历史关联 - 金房子的设计灵感源于鼓浪屿的老房子,地下室为安妮的居所,结构与阿姆斯特丹密室存在潜意识呼应[10][11] - 霍山公园作为安妮与老圣恩相遇的理想场景,通过彼岸花进入"灵魂居所"金房子,连接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8] - 小说情节融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名单墙元素,如中秋节特莱津集中营儿童写下家人名字的细节[9] 文学主题与儿童视角 - 通过10岁年龄设定象征童年告别,老圣恩的作文《十岁的树》暗示成长界限与仪式感[14][15] - 树与自然的意象贯穿作品,作者认为少男少女如白桦树般充满生命力,与树共生是"人间最美好的童话"[16] - 小说探讨战争、和平、亲情等宏大命题,但始终围绕两个女孩的切身处境展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