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保存期

搜索文档
新发布食品安全标准影响几何
经济日报· 2025-04-19 22: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完善 - 国家发布50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 累计发布标准达1660项 覆盖340余种食品类别和2万多项指标 [1] - 标准体系包含通用标准 产品标准 生产经营过程规范和检验方法四大类 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 [1] - 新标准营养成分表强制性标示内容从"1+4"扩展为"1+6" 新增饱和脂肪(酸)和糖两项内容 [3] "三减"健康计划推进 - 新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 引导青少年健康饮食习惯 [3] - 高盐 高糖 高脂食物摄入是导致肥胖 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3] -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口味形成关键期 需从小培养科学饮食理念 [3] 食品标签规范强化 - 新标准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误导性标识 防止污名化食品添加剂 [4][5] - 要求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必须在标签中标示含量 [6] - 推出数字标签功能 消费者可通过扫码获取放大字体 语音识读和视频讲解等食品信息 [6] 保质期标示优化 - 新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同时标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 并在主要展示面设置独立标注区域 [7] - 规定使用白底黑字等对比明显的形式标注日期信息 解决"看不清"问题 [7] - 引入"消费保存期"推荐性条款 作为食品最后食用日期参考 旨在减少食物浪费 [8][9] 行业规范与创新 - 新标准引导食品行业将研发重心转向工艺创新和营养升级 而非"零添加"营销内卷 [6] - 规范企业利用"天然""无添加"等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4][5] - 要求食品标签真实反映产品本质 不得使用"无""不含"等词汇进行不当声称 [5]
“消费保存期”让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北京青年报· 2025-03-31 01:10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了食品生产者可根据食品属性、食用特 征等自愿标示预包装食品的"消费保存期",作为食品的最后食用日期,供消费者参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3月27日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 单,这些标准主要聚焦民生关切和产业发展需求,标准之间相互衔接,协同管控食品安全风险。新修订 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与国际接轨,为了避免食物浪费,规定了食品生产者可 根据食品属性、食用特征等自愿标示预包装食品的"消费保存期",作为食品的最后食用日期,供消费者 参考。 新食品安全国标创设了预包装食品"消费保存期"制度,这是一大亮点。它关照了一些消费者食用超 保质期食品(延期食用)的事实和需求,给消费者吃下延食消费的定心丸。 很多人认为,食品的保质期就是食品的安全期,一旦过了保质期,就越过了安全底线不能再吃了,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食品的保质期基于最严格的食品安全以及最佳口 味、营养等考量确定,并留出了一定的食品安全冗余。在适合的贮存环境中,即便某种食品超过了保质 期,但并不必然等于其进入了变质期或食用黑名单。如果 ...